乌贼

极权德国时期的通俗科幻文学


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478875.html

利维坦按:当年德国颁布的《青年远离糟粕文学保护法》,实在耐人寻味。要知道,作为“法”来推行,就是国家意志,但关键在于,所谓“糟粕”是由谁来判定的呢?

文/JessNevins

译/阿moyz

通俗科幻(我们这里既是指连载动作冒险题材的杂志、故事与电影,也指以牺牲人物与艺术追求的故事情节)在德国一直以来都很受人欢迎。

尽管科幻从不属于最热门的故事题材(悬疑与动作/冒险分别名列第一与第二),但它在德国大众的通俗杂志中仍是最受欢迎的一类。自从年德国第一本科幻通俗杂志《来自幻想王国》面世以来,甚至到年后,德国的通俗出版业自此每况日下繁荣不再,通俗科幻杂志仍持续不断地被摆在德国的书架上。

《魔鬼飞行员汉斯·斯塔克》

《神探约翰·斯普尔洛克》

即使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竭力严管严审通俗出版业的时候,通俗科幻小说仍以系列连载与重复性的概念主题的形式出现在非科幻类的通俗读物里。其中有两部非常受欢迎的通俗科幻小说。一部是匿名作品《魔鬼飞行员汉斯·斯塔克》,讲述一个德国青年利用高科技的可潜水飞机与魔鬼对抗故事。另一部是匿名作品《神探约翰·斯普尔洛克》,主人公反抗H.G.威尔斯所创的火星人入侵[1],并发现了那个曾将杰基尔博士变成海德先生的配方[2]。

讲述男孩历险故事的通俗杂志《童子军霍斯特·克拉夫特》(共期,-)

但许多非科幻类的热门通俗杂志中都有大量的科幻情节。如讲述男孩历险故事的通俗杂志《童子军霍斯特·克拉夫特》(共期,-)里,一个带军衔的年轻探险家发现了失落的种族、隐藏的城市与疯狂科学家,甚至是遭遇了如巴西大草原的洪灾等科幻世界中才有的天灾。C.L.潘金一部映射法国外籍兵团[3]的通俗小说《德国外籍兵团的探险》(共40期,-)里就有兵团英雄对抗吸血鬼、撒哈拉上失落的罗马民族、穆斯林在阿尔及尔利用高科技炸药发动叛乱的情节。甚至是宣传用的通俗杂志也借用了科幻情节:一部匿名小说《维拉将军:墨西哥起义领袖》(#1-12,-),由真实人物潘奇奥·维拉(-)的英勇事迹改编,小说里就有维拉发现失落的玛雅部落、维拉对抗女巫与会使用死亡射线的日本间谍的桥段。

《童子军霍斯特·克拉夫特》

德国电影对这些通俗奇幻题材也毫不吝啬。著名的电影人乔·梅有两部热门系列侦探电影,侦探角色分别模仿福尔摩斯与尼克·卡特[4]。一部是斯图尔特·韦伯斯为主角的50集系列电影,一部是乔·迪伯斯为主角的28集系列电影。韦伯斯和迪伯斯两人都有和詹姆斯·邦德一样的装备,但带有各自的风格设计,从氧气小药瓶到迷你乙炔手电,再到防弹背心,应有尽有。

战争结束之后,德国通俗产业蓬勃发展,年到年间产生七部新的科幻通俗刊物。众多非科幻类通俗刊物里也出现许多幻想的情节与概念。然而,随着德国经济在20年代初的持续恶化,通俗刊物产业下滑,连带科幻题材在内的通俗刊物发行量下降。之后,在年,一股反糟粕文学(即通俗文学和其他低劣、耸人听闻的文学作品)的学术教育力量最终导致了一项法律的出台:《青年远离糟粕文学保护法》,该法列出了针对热门文学的管理与审查方法。这使得德国的通俗文学经历了两年的低潮。尽管到了年后开始重获生机,通俗出版业还是得面对日益增加的外部压力。

这并不是德国政府第一次对通俗出版家施加压力。在一战的头三年间,政府曾希望通俗刊物能更爱国一些,多以德国为主题,并试图强迫通俗出版业者们更换故事的主人公,因为绝大多数通俗小说的主人公都不是德国人。对此,业者们更多的是改变通俗小说的标题,使标题更德国化,而不变动故事的内容。由于德国政府当时更多是把注意放在战争上,所以他们并没有发现通俗作品实际上只变动了标题,因此对通俗出版社的行为没有异议。

但毕竟一战时期的德国统治者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而到了年纳粹掌权后,这样的小花招可能就没那么好骗了,纳粹的要求也不再那么温和。几乎在夺得实权之后,纳粹就开始强迫德国出版商将杂志与故事的主角变得更德国化、更法西斯化。

大部分业者们只要求对自己的通俗刊物作出细微的改变,可既然通俗出版业在经济困难时期能获得不错的利润,又为何把好的东西改掉呢?有些出版商当即表示拒绝做出改变。沃尔特·卡贝尔笔下的侦探人物哈拉德·哈斯特,从原本的检察官变成后来模仿福尔摩斯的“咨询侦探”,是德国通俗文学最有名的几个人物之一,相当于英国的著名侦探人物萨克斯顿·布雷克[5]。哈斯特出自通俗杂志《侦探》,自年起就开始连载,内含大量丰富的科幻神秘情节,包括疯狂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变种的巨型狐狸、天空海盗,还有一个由太空水晶制成的沙漏,只要拿着它就能将人的思想图像化,并具有千里眼的功能,这些东西都出现在这部《侦探》里。

然而当时的德国政府认为哈斯特太过“聪慧”,借此向《侦探》的出版商现代文学出版社施压,要求对哈斯特做出改变。卡贝尔拒绝这么做,之后现代文学出版社要求卡贝尔“杀死”哈斯特,于是卡贝尔在《侦探》第期突然将哈斯特“弄死”,这一期也成了该杂志的最后一期。换成美国的通俗杂志,则是美国政府要求实行“诡影死刑”。

《罗尔夫·图灵的冒险》(#1-,-)

在纳粹统治初始阶段,在通俗杂志里,纳粹主义要以何程度体现,有时候由出版商决定,有时候由作家自己决定。但如平常一样,通俗文学中的科幻成分相对来说能摆脱法西斯主义的束缚。有趣的是,大部分热门的通俗杂志在年、年、年里的德国竟还是可能排除法西斯成分的。这期间在德国有三部最热门的通俗杂志,一部是伊丽莎白·冯·埃斯彭恩的《侦探之王汤姆·沙克》(#1-,-),讲述一个和萨克斯顿·布雷克一样的伟大的德国侦探;一部是阿尔弗雷德·比能格拉巴的《约翰·克林的回忆》(#1-,-),同样是一个和布雷克一样伟大的德国侦探;还有威廉与汉斯·莱恩哈德的《罗尔夫·图灵的冒险》(#1-,-),讲述一个德国的伟大白人猎手[6]。

《罗尔夫·图灵的冒险》(#1-,-)

这些作品通常都含有幻想的隐喻、主题与故事情节。比如汤姆·沙克对抗疯狂科学家和能使用瘟疫武器的黄祸[7];约翰·克林的故事中,主人公要对抗撒旦、撒旦夫人和三眼佛,其中还有一个以原子为能源的城市,城墙上写着“弥尼,弥尼,提客勒”[8],一个疯狂的科学家,他的机器人在柏林残杀无辜,一个中国黄祸有一艘以原子为能源的潜水艇,还有失落的玛雅城等情节;罗尔夫·图灵的故事中,主人公得到一条魔法皮带,能施予他控制野生动物的能力,他还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城市,城市的居民拥有各种超自然能力,城里的奴隶则是被还魂的木乃伊。在年到年期间,在这些通俗文学中找不到任何法西斯主义的痕迹。

《罗尔夫·图灵的冒险》(#1-,-)

另一方面,这一期间也出现了两个热门系列连载。一部是埃德蒙德·基斯的小说四部曲(-),讲述奥塞——石器时代雅利安民族的故事[9],另一部是保罗·阿尔弗雷德·米勒-玛瑙的《桑科——亚特兰蒂斯传奇》(1-,-),两部作品都充满了法西斯主义思想。基斯的小说中描写了史前雅利安民族亚特兰蒂斯的崛起,“斜眼棕色皮肤的人”作为奴隶服侍“金发而窄头骨的人”,最后亚特兰蒂斯的毁灭是由于新月的出现,而后奥塞的幸存者建立了德国,留下的最后讯息是法西斯主义扩张的合理性。而桑科的故事中,主人公桑科——野蛮博士[10]的华丽翻版——则被是玛雅国王的直系后裔,在最后一座玛雅城的废墟中被找到,但已失忆,并悄悄被人抚养,从而成为救世主。桑科是世界上古老文化里众多预言的主题,而全世界都将他视为“太阳之子”崇拜。这一系列作品的高潮则是亚特兰蒂斯在地球空洞的中心[11]的墓穴中崛起,而桑科利用外星太空人的科技,包括火星人的反重力材料与致命声波制成的武器,引领雅利安民族走向未来。

有些科幻通俗文学虽然没有明显地体现法西斯思想,但文字间也蕴含着法西斯或支持纳粹的论调。汉斯·海亚的《缺钱的塞尔特拉普先生》()讲述一个类似马布斯博士[12]的犯罪大师力图垄断世界市场上的黄金,故事中的科幻描写带有反犹太的色彩(故事中塞尔特拉普是犹太人)。汉斯·玛纳-蒙斯也写过一部系列小说,发表于到年间,讲述一个德国的私人侦探调查降神会、巫毒与疯狂科学家的故事,文中反复强调雅利安人优于“肮脏的”种族。威廉与汉斯·莱恩哈德的作品《约恩·法罗的潜水艇冒险》(#1-,-)中,主人公高科技潜水艇的年轻艇长必然会遭遇巨型乌贼、克拉肯[13]、黄祸、外星奴隶贩子,还会见过莫斯船长和罗尔夫·图灵。但约恩·法罗也会不停地提及一战后德国士兵最爱提的匕首传说[14]还不断强调德国战争的崇高力量——出自《罗尔夫·图灵》第92期,该期提到约恩的父亲是一个名叫汉斯·法罗的潜艇艇长。一战之后,汉斯·法罗退出取得胜利的盟军,并和自己的船员一起藏在了“南海环礁”,这个名字是当年凡尔纳书中的尼莫船长正式使用过的。

年,纳粹政府通过一条严格的防御性审查法,该法要求所有杂志必须先上交政府接受审查通过后才可出版发行。通俗杂志对此作出的回应是重新使用二十年前用过的小花招:更改刊物的名字但不改变杂志的内容。然而这次政府的审查员并没有被骗,愤怒的政府反而向出版商施加更多的压力。之后政府宣布年为“德国青年之年”,目的是要求尚未加入希特勒青年团的所有德国儿童与青少年必须加入希特勒青年团,而所有有异议的青年和所有导致青年产生异议的人都将被消灭。

出版商们只好不情愿地准从政府的要求。一些通俗杂志变得更加突出支持纳粹、反犹太、反共产主义的思想,其他杂志虽然不提及犹太人、共产党、同性恋、斯拉夫人与其他政府的敌对群体,但总体上持有反对敌对群体的立场。年二战爆发后,一项新的法律强迫通俗出版商们必须保持杂志的标题和内容与政府的要求在思想上一致,比如出现带有类似英文名字的主人公就是违法的。例如出自《加拿大警局的英雄阿拉斯加-吉姆》(#1-,作者威利·理查德·萨奇瑟、弗里兹·巴塞尔和丽莎·巴塞尔·温克勒,-)的热门人物阿拉斯加-吉姆,活在19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边境。然而阿拉斯加-吉姆是个加拿大人,真名是“吉姆·胡佛”,这一点就违反了新法。于是《阿拉斯加-吉姆》的出版商弗莱亚出版社砍掉了《阿拉斯加-吉姆》,并替换成《海燕》(#1-82,-),讲述主人公罗尔夫·劳哈,又称作“罗尔夫·克拉夫特(注:都是德语名)”,一个德国人在加拿大的冒险故事,并宣扬德国移民者优越于劣等的英国人与加拿大人的思想。

并不是所有带有科幻色彩的德国通俗杂志都变法西斯了。直到年杂志停刊之前,汤姆·沙克与约翰·克林的故事都尽可能地不涉及法西斯内容(由于缺乏支持纳粹的思想,使得汤姆·沙克最后被砍。事实上,德国政府判定是否裁掉某杂志的标准就是上述规定)。西部题材中非常受欢迎的奥托·奈奇系列(至少30年代期间发行的15部小说都很受欢迎)主人公是德裔的美国牛仔威廉·海伊,内容完全西方化,没有任何时政色彩。另一部匿名作品《比利·詹肯斯的冒险故事》(#1-,-)中,主人公是一位有名的马戏团骑手和驯兽师比利·詹肯斯,然而在他讲述的故事里,詹肯斯装扮成游手好闲的在逃通缉犯牛仔,实则是一位美国政府秘密探员,故事里还充满了鬼屋、腐朽墓地、僵尸,还有使用致命瘟疫以毁灭金矿的疯狂科学家等幻想情节。这部作品从未陷入支持纳粹的政治宣传之中。

彼得·马修斯的《夜晚的螃蟹》里,一个罪犯利用自己的高科技船“犹太人号”恐怖统治了北海。

但大多数德国的科幻通俗杂志都或多或少沾染一些法西斯思想。《罗尔夫·图灵的冒险》就变得越来越种族歧视化(同时也越来越充满幻想),不断通过图灵的口中宣传德国人需要殖民非洲从而利用当地人的思想。犯罪惊悚题材的杂志,比如彼得·马修斯的《夜晚的螃蟹》()里,就让一个罪犯利用自己的高科技船“犹太人号”恐怖统治了北海。而西部题材中,例如丽莎·巴塞尔·温克勒的《追随印第安足迹的鲍勃·亨特》(#1-,-)里面就提及了失落的阿兹特克人和黑色的亚马逊部落,然而故事里也强调了亨特的民族优越性(他是德裔美国人)与其他民族的低劣,还强调德国人传播该民族文明在道德上的必要性。

《核武器之王詹·玛延》(#1-,-)

在那段时期,通俗杂志更多是充当法西斯主义最坚定的宣传工具。他们更像是保罗·阿尔弗雷德·穆勒-玛瑙笔下“桑科”与《核武器之王詹·玛延》(#1-,-)的延续。玛延是极北之地(格陵兰岛)的后裔,当他经历一些不可缺少的冒险(还包括他通过格陵兰岛的一个隧道抵达地球空洞内的旅程)并最终与桑科会见之后,玛延发现他的天命就是带领雅利安民族通向未来。之后玛延和桑科利用太阳轨道镜将格陵兰岛变成可开垦的土地,并帮助亚特兰蒂斯从海底重返地面。比桑科更夸张的是,玛延还提倡优生,并描述非白种人是在胆怯地迎接一个强壮的法西斯主义的雅利安人引导他们。

《弗雷德·法伯斯的冒险故事》

卡尔·理查德的《弗兰克·法伯斯的冒险故事》(#1-52,-)讲述一个德裔美国冒险家发现了墨西哥的隐匿城市和库尔德斯坦[15]的神秘战神(被称作是白恶魔),然而这个故事被认为在意识上不够纯正,后来被替换成《弗雷德·法伯斯的冒险故事》(#53-,-),讲述一个德国的探险冒险家与西班牙的高科技共产党对抗,在非洲西南部的德占区与得到犹太人支持的奥万博[16]叛军对抗。而约翰·克林的故事被替换为保罗·奥斯卡·厄特曼的《黑恩·克拉斯》(#1-,-,-),讲述德国海军里的一个水手在每个港口都能遭遇奇幻的冒险,而主角最终的胜利总会被归功于雅利安民族的优越性。而汤姆·沙克的故事被替换为伊丽莎白·冯·埃斯彭恩的《沃尔夫·格雷夫》(#1-61,-),讲述的是里约热内卢警局里的德国警察的故事。故事中格雷夫和他的德国记者沃森和彼得·斯特伦茨发现了一群鲨鱼怪兽、失落的印加民族和犹太连环杀手。

绝大多数德国通俗杂志在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之后的几个月内就被停刊了,但小部分通俗杂志仍坚持到战争结束,直到盟军的新闻法强行命令德国通俗杂志停刊。德国年有21本通俗杂志出版,年有17本,年有9本,年有6本,年有6本,年有4本。这当中只有6本是英雄题材的通俗杂志,分别是:《鲍勃·希尔》(共24期,-,西部类)《弗兰克·法伯斯的冒险故事》《弗雷德·法伯斯的冒险故事》《黑恩·克拉斯》《沃尔夫·格雷夫》《海燕》和《罗伯特·拉姆》(共10期,-,被政府要求用以替换《比利·詹肯斯》)。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这六本杂志就不再出版。得以出版的通俗杂志题材分别是冒险、一般小说和战争,当中也偶尔会出现一些科幻的桥段,但已不像之前那么频繁了,而且到了年年中之后便不再出现。

注释

H.G.Wells,20世纪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著有《时间机器》《隐形人》《世界大战》等作品。这里的火星人即出自威尔斯的作品《世界大战》。

典自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杰基尔博士喝下一种试验药水后变成在夜间为非作歹的海德先生。

法国外籍兵团成立于年,在十九世纪曾用于法国的殖民作战。

NickCarter,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通俗小说里的私人侦探,后多次被改编成电影。

SextonBlake是英国著名的虚构侦探,出现在各个漫画与小说之中。

GreatWhiteHunter,特指20世纪初前往非洲靠大猎捕游戏为生的欧洲人与北美人。这个词有很强的种族色彩。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人认为东亚人对西方文明有潜在威胁而衍生的对黄种人的蔑称。

原文为Mene,Mene,Tekel。典自《但以理书》第5章。巴比伦的伯沙撒王设宴款待众大臣。席间伯沙撒王带着醉意亵渎耶路撒冷神祗,突然一只手出现在墙上,并写下“Mene,Mene,Tekel,u-Pharsin”,大先知但以理讲解其意思是巴比伦帝国已到尽头。当晚,伯沙撒被害,波斯人入侵整座城市。

雅利安,梵文是“高尚”的意思。属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纳粹强调碧眼金发的雅利安人(不包括金发碧眼的犹太人,犹太人属闪米特人种)是最优秀的种族。

DocSavage,美国通俗杂志里的人物。

在科学发展早期,有人就已提出地球空洞的学说。由于这一学说的奇幻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许多科幻冒险类的文学作品都喜欢引用这一学说进行创作。二十世纪初很多德国作家都认为地球是中空的,包括希特勒在内的纳粹都相信地球中空的学说。支持这一学说的人多数还认为,地球的内表面是适宜人类居住的。

Dr.Mabuse,德国通俗小说人物,擅长伪装术并能使用心理催眠。

Kraken,北欧神话中的海怪,德语意为章鱼,多认为是形似巨型章鱼的生物。

又称刀刺在背传说,一战德国战败后,德国流传德国革命是导致一战战败的原因,德国是被外国人“在背后捅了一刀”。

位于西亚的北部,是库尔德人的聚集区。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古老的游牧民族。

奥万博人(Ovambo)西南非洲民族之一。

这是广告——我的诗集《双行星与小卷兽》

目前当当、京东和亚马逊均已上架

“利维坦”(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zz/61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