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儿童白癜风进行检查 http://www.hndakang.com/bdfjz/zlmq/1437.html七点悦读,每天七点,赛诸葛先生带您博古通今。
嗨~大家好,我是赛诸葛先生。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毛笔的由来,这一期当然是要介绍毛笔的好伴侣——墨汁了。这哥俩,谁离了谁都不行。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猜测过古人做墨汁的方法,反正赛诸葛先生我是猜过的。我年幼的时候猜测,古代的工匠们一定是抓来了乌贼鱼,又用了什么手段让它们不断地喷黑水,把黑水接起来就一定是墨汁了。生长在内陆地区的我能想到这样的想法,如此天真烂漫,我也是很佩服我自己的。
墨汁当然不是这么做出来的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不沿海,墨汁要是这么做出来的,让我们这些生长在内陆地区的知识分子情何以堪?要是真用乌贼鱼造墨汁,不仅内地的学子们享受不到书写的快乐,就是最基本的产量也没法保证全社会的使用需求。
那古人是怎样造出墨来的呢?
你一定见过被火烧过的木材吧?是不是被火烧的部分会变黑?在过去,很多孩子会用烧黑的木棒在白墙上涂鸦玩。如果能将烧焦木棒上的黑色的部分取下来,是不是就能用来写字了呢?聪明的古人受到了启发,就沿着这个思路,逐渐发明了墨。
最早的墨,就是将烧焦的木炭磨成粉末,和在水里做成的。当然,也有将煤烟磨成粉末做墨的,只是因为材料容易获得和书写效果较好,松烟做成的墨一直是古代墨的主流。
此时的制墨材料还都是天然材料,并没有经过复杂的加工。墨的品质也并不好。
到了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造墨的技术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一本叫《述古书法纂》的古书中记载了:西周时,一个叫邢夷的人发明了墨。在民间还有一个“邢夷造墨”的传说。
据说,邢夷一天在河边洗手时,看到河面上飘着一块木炭。他出于好奇,就把炭块捞了起来,结果捞了一手黑。他由此受到启发:可不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写字呢?于是,他把炭块拿回家,泡在水里,然后尝试着用笔蘸着掺了炭粉的水写字。可炭是不溶解的,所以写出来的字色泽一点也不均匀,还容易脱落。邢夷灵机一动,在“炭水”里加入了稀粥,在粥的调和下,炭粉和水终于“水乳交融”,可以用来写字了。
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已经无法考证,赛诸葛先生我觉得,这个故事一定是假的。因为《述古书法纂》描述:邢夷造的墨是用煤烟制成的,并不是松烟,而且也只是粉末状的,样子很像土。可能写字的时候会和上水,却并没说加入了粘合剂。用稀粥调和的做法只出现在了传说中。
好吧,故事可能是假的,但它却准确说明了制做墨的几个基本要素。首先就是要有黑色的炭粉,其次是要把炭粉和水混合。但由于炭不溶于水,还需要加入粘合剂——胶。有了胶,能让炭粉和水融为一体,色泽均匀,附着力也更好。这就是古人用的墨了。
墨中使用的胶,一般是用牛的骨头熬制的,也有一些用的是某些树渗出的树油。
汉朝时期,出现了人工制造的、加入了胶的墨。起初,这些墨还是工匠们用手捏成块的,后来就用模具压制成型了。使用的时候,将墨块在水中细细研磨,就成为书写时使用的墨汁了。古装剧里的磨墨场景,就还原了古人使用墨的过程。
到明清时期,墨的制做越来越讲究,墨块往往还要经过描金等工序,这就使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用具,还成为了可收藏的艺术品。
现在你知道古人写字用的墨是怎么做出来的了吧?咱们下期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zz/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