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

秒看大鱼难觅踪影,本地人不愿下海开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进入9月,威海的旅游仍不降温,美景吸引人,各类新鲜的海产品也令前来威海的游客大饱口福。随着9月1日开海,市民餐桌上生鲜的种类将逐渐丰富起来。不过,当日,记者走访渔民和水产品市场了解到,开海第一捕,小鱼小虾比较多,远海捕捞渔船尚未回港,大波海鲜上桌还得等几天。

渔港的海鲜市场又热闹了起来。记者陈乃彰摄

1日,记者在市水产市场看到,这里人声鼎沸,鲅鱼、石斑鱼、鲳鱼、牙鲆、多宝鱼等各种鱼类让人挑花了眼。虽然开海第一天,不少新鲜水产上市,但价格依旧坚挺。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南海、东海伏季休渔期结束比较早,不少海鲜陆续运来威海,市场新鲜鱼类整体货源还是相对较为的较足,市场新鲜大鲅鱼每公斤价格一般在32元左右,货足质优价廉;新鲜大鲳鱼每公斤价格在—元,新鲜小黄花鱼每公斤价格在28元左右,新鲜偏口鱼每公斤价格在52元左右。

当日下午,记者在远遥渔港看到,不少近海捕捞小船陆续靠港,收获颇丰,但多是一些小鱼小虾,大鱼比较少。一位商贩告诉记者,开海第一天,近海捕捞小船捕捞到的鱼虾较少,远海捕捞大船尚未回港,威海本地海鲜想要全面上市,还要再等几天。但随着本地新鲜水产将陆续上市,市场上小鲅鱼等品种的价格将会稳中有降,高档海捕鱼类价格如大带鱼、大鲳鱼价格将会继续高位坚挺。不过,眼下中秋节、十一等节日的临近,预计半个月后,海鲜价格会有小幅上扬。

打捞上来的大螃蟹,很短时间就被市民一抢而空2。本报记者陈乃彰摄

大波海鲜上桌还得等几天

进入9月,威海的旅游仍不降温,美景吸引人,各类新鲜的海产品也令前来威海的游客大饱口福。随着9月1日开海,市民餐桌上生鲜的种类将逐渐丰富起来。不过,当日,记者走访渔民和水产品市场了解到,开海第一捕,小鱼小虾比较多,远海捕捞渔船尚未回港,大波海鲜上桌还得等几天。

1日,记者在市水产市场看到,这里人声鼎沸,鲅鱼、石斑鱼、鲳鱼、牙鲆、多宝鱼等各种鱼类让人挑花了眼。虽然开海第一天,不少新鲜水产上市,但价格依旧坚挺。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南海、东海伏季休渔期结束比较早,不少海鲜陆续运来威海,市场新鲜鱼类整体货源还是相对较为的较足,市场新鲜大鲅鱼每公斤价格一般在32元左右,货足质优价廉;新鲜大鲳鱼每公斤价格在—元,新鲜小黄花鱼每公斤价格在28元左右,新鲜偏口鱼每公斤价格在52元左右。

当日下午,记者在远遥渔港看到,不少近海捕捞小船陆续靠港,收获颇丰,但多是一些小鱼小虾,大鱼比较少。一位商贩告诉记者,开海第一天,近海捕捞小船捕捞到的鱼虾较少,远海捕捞大船尚未回港,威海本地海鲜想要全面上市,还要再等几天。但随着本地新鲜水产将陆续上市,市场上小鲅鱼等品种的价格将会稳中有降,高档海捕鱼类价格如大带鱼、大鲳鱼价格将会继续高位坚挺。不过,眼下中秋节、十一等节日的临近,预计半个月后,海鲜价格会有小幅上扬。

开渔归来

放养1块钱鱼苗,产出15块

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但渔业捕捞产量却连年递增。“这和威海持续进行渔业资源修复分不开。”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威海自5年开始开展大规模的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累计放流鱼类、虾蟹类、海蜇、贝类等经济类水产苗种78亿单位以上,近海一些濒临灭绝的品种如泥蚶、松江鲈鱼等得到较好的保护和恢复,部分近海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得到明显补充。“直接投入产出比能达到1:15。”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工作人员说,就是投入1块钱的鱼苗,能收回15块钱。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近几年,威海增殖放流的品种也在逐渐增多,今年在威海开展了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蜇、三疣梭子蟹、金乌贼、长蛸、黑鲷、许氏平鮋等16个水产经济苗种,其中大泷六线鱼、圆斑星鲽是根据威海实际,首次开展的增殖放流品种。“先进行小范围内的试验性放流,一年后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多方因素,再考虑大规模放流。”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还试验性放流了15万粒金乌贼受精卵。9月1日,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双岛湾鱼礁区放流40余万尾黄盖鲽,规格为5.0厘米以上,至此,年威海海洋鱼类品种的增殖放流工作圆满结束,10月份将进行草鱼等淡水鱼类的放流,增殖放流总量将达到14亿单位,创历年最高。

除了增殖放流外,伏季休渔期间,由市海洋与渔业局还组织实施人工鱼礁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其中北海、小石岛、刘公岛3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在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的监督下已经完成了相关招标工作。3处修复项目总面积为公顷,分三年实施,计划投放混凝土构件礁多个,船体礁12艘,总投资万元。

开渔·素描

一对船上14人,9个外地的

环翠区的孙丽芸是一对马力拖船的船主,船上雇有14人,5个人是威海本地的,9个人是来自河北、安徽、陕西等地的外来务工者,“年龄也主要以40岁到50岁为主,现在年轻的谁愿意到海上遭罪。”孙丽芸说,威海本地人从事海上捕捞的少了,有能力的都转去搞养殖、育苗了。孙丽芸说,她现在招的船员以外地人居多。“我们船上10个人,都是外地的。”大副刘宝阳用浓重的泰安口音说,我们的船老板是威海本地的。

尽管没有确切的数据统计,但据相关调查,从事传统捕捞的威海本地人正在减少。环翠区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环翠区渔民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本地从事捕捞,养殖生产的渔民,土生土长,大多世代从渔;二是雇佣的外地务工人员从事渔业捕捞和养殖生产;三是渔船经营人也为外地人的,总体而言,本地渔民占少数,以外地人为主,多为河南、湖北、东北等地的欠发达地区人员。

在船上一天就睡3小时

“累,赚钱没有以前多。”提到身边的威海籍捕捞人员减少时,来自苘山的船员刘文新说。记者看到刘文新时,他正背着行李从威海远遥中心渔港往外走,他说,自己打算打零工。“活多的时候就到海上帮忙,活少的时候就到其他工厂做兼职。”刘文新说。“一天只能睡3到4个小时。”船员王力说,在海上不分白天黑夜,有鱼就得工作。王力说,只能趁着下网后休息几个小时,鱼一上来,就得开始按照鱼的大小、种类分拣,“斤鱼,5个人分拣、搬到船舱得4个小时左右。”王力在一艘马力的船上工作,是级别最低的船工,出去一趟要3天左右,每天都是撒网、收网、拣鱼、搬鱼,只要开海了,船员们就会这样轮轴转,只要天气允许,就会出海。

捕捞人员转行难

鱼越捕越少,船上的工作却没有减少,累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从事捕捞?“在船上干了十几年,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高安奎说,一条船上的船员是有级别的,有船长、大副、轮机长(俗称大车)、普通船员,船长、大副和轮机长靠技术吃饭,船长的工资一年能拿到20万,自己熬成了大副,一年也能赚10几万,而普通船员主要靠出劳力,一年的工资能拿到4、5万算不错的。

“除了在船上,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高安奎说,转行干别的可能还不如出海挣得多。捕捞这个职业对他们来说,似乎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高安奎说,他认识的一位船老板卖了船以后,过了2年又重新干起了捕捞。“干什么的都有,有做养殖的,还有进厂当工人的。”船主孙丽芸说,自己从年干起了捕捞的生意,现在尽管行情不好,但自己做顺手了,还想坚持下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zz/90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