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乌贼 > 乌贼的繁衍 > 欧洲漫游意大利,带你漫游托斯卡纳和罗马
当前位置: 乌贼 > 乌贼的繁衍 > 欧洲漫游意大利,带你漫游托斯卡纳和罗马
翡冷翠
让我们一起品味一下佛罗伦萨菜系中的几道珍馐美味吧:面包房中刚刚出炉的新鲜面包,烤前只需洒上粗盐粒和胡椒;还有禽鸟烤串配以西红柿或煮烂的大豆角,再浇上些绿莹莹散发着果香的橄榄油。没有什么比这些原汁原味的菜肴,衬以托斯卡纳优美的风光更能勾起人们对美食的遐想了。---《法兰西美食》
是该叫你佛罗伦萨还是翡冷翠呢?佛罗伦萨是简单的音译,它简单而又干巴巴,而翡冷翠充满了中古般诗意的烂漫。翡冷翠这个译名是诗人徐志摩给的。曾经在20世纪20年代旅居翡冷翠的徐,留下了著名的诗歌《翡冷翠之夜》,徐对城市的最大贡献应该是他给取了一个如此经典的名字,让全世界华人对翡冷翠耳熟能详。然而《翡冷翠之夜》这首诗歌和翡冷翠没有一毛钱关系,它应当是琼瑶阿姨写电影剧本的写作范本。“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唉,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干净,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是啊,你何苦来写出这般腻腻歪歪的情诗,徐志摩的这些情诗我实在是持保留意见。时隔半个多世纪,台湾有个阿姨,叫做琼瑶,是徐式文学的继承者。
到达翡冷翠火车站时将近夜里十点钟。背包走出车站问路,没有地图,我只知道旅馆的名字和所处的道路。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或者往回走,一个热情的当地人,告诉我住的旅馆离这里相当近,你只要往回走,然后再左转,然后再怎样怎样?天呐,又是往回走,已经听了好几次往回走了,往回走就意味着你又走错路了,可是我也没有办法,貌似只有祈祷他们不是《爱在罗马》里那些意大利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和无所不知,总是乱指路。在夜色间走进黑暗的巷子里,走了五六分钟,“VIAFAENZA”,终于看到旅馆所在的街,太棒了!往巷子里走了几步又开始起疑,门牌号码已经比旅馆的门牌号码要大,可是我还没看到旅馆。看见一个老人在自家门口溜达,于是问他,老人说旅馆就在前面,门牌是改过的。
“HOSTELARCHIROSSI”终于到了。罗西旅馆是翡冷翠一家名气很大的客栈,有一种让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宽敞的大堂里摆着许多石膏像和大理石雕塑,前台多礼又和善,餐厅提供丰盛的早餐,多人间宽敞而舒适。
难忘翡冷翠度过的两个清晨,第一个清晨,在罗西旅馆的周边散步,不辨东西,信步而行,在一个小广场上有闲坐的老人,我向他们问路,说我想去百花大教堂,然而我终于碰上了类似电影里的意大利人,纷纷热情给我指了错误的道路,而且表现得还煞有架势,不容你不相信他们。
我在翡冷翠的最后一个清晨度过美妙而忙碌的时光。天还没亮,我已经走在空寂的巷子,商铺还没开张,美女模特坐在奢侈品牌的橱窗里,杜蕾斯的自动售卖机漂亮得像一台糖果售卖机,经过空空荡荡的市场,我来到大圆顶,两个女人走过圣乔凡尼广场,按下快门的时候,她们的身影在建筑前幻化成影。大圆顶是橘红色的,它的圆顶被景观灯照耀着,使俯视者有一种晕眩感和神秘感,所以宗教需要伟大的建筑去烘托它,一个不信教的无神论者来到它面前也会俯首称臣,我长久的仰望着它,它真美,美到让米开朗基罗也自叹不如,年,91米高的圆顶落成,而在百余年后,大师在罗马建造了一个更大的圆顶,却说:我可以建的比它更大,却不可能比它美。
古城里有路牌,往西扭利亚广场的方向走去,沿途就摆放着一些知名的雕塑。来到广场的时候天色已亮,广场上满是雕塑,我只认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他正在和别的大理石雕塑为维奇奥王宫守门。
著名的金猪雕塑身后被摊贩占据了。有些墙壁上有涂鸦,有些大理石雕塑上有各种文字的到此一游。一座美丽的教堂前,清洁工正在奋力打扫着,以便在黎明之后有一个崭新的景点呈现在游客面前。教堂前的阶梯到处是被丢弃的酒瓶、塑料袋、食物、烟头,难道这里前夜有过一场露天狂欢派对吗?提高游客素质并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我觉得在意大利旅行有些像在印度,为什么会产生“脏乱差”呢?一个是因为人多,二是因为国民性格任意而散乱。
亚诺河并不太干净,亚诺河上有好几座桥,我站在一座现代的桥上看着古老的维奇奥桥,风风雨雨,这座三拱桥已经在亚诺河矗立了将近八百年。但丁在这座桥上遇上贝特丽丝,美丽的少女成了他一辈子的灵感。画家希特勒命令德军在撤离翡冷翠时绕此桥而过,刽子手也会为了美丽的建筑突发善心。大公爵费尔迪南多赶走了鱼贩子,他把桥上的二层商铺交给50余名珠宝商和金匠,所以维奇奥桥也叫金桥,日出了,“金桥”倒影在亚诺河,水波荡漾,金桥的倒影也随之荡漾。
我的火车将在九点钟离开翡冷翠,我匆匆忙忙地往车站奔去。一条道路正在翻修,一条巷子狭窄得仅容两个人并肩通过。一个当地人操着蹩脚的英语告诉我错误的方向。
还好,就算是再大的路痴也不会再听从他们的指示,我又转回圣乔凡尼广场。我还有时间绕着这组建筑走上一圈,百花大教堂、乔托钟楼、大圆顶是同一组建筑,它们由粉红、浓绿和白色奶油等颜色构成,虽然显得有些像徐志摩的情诗般油腻,但是你却不能否认它们组合出的漂亮。
再借用一首徐志摩的诗歌来发一发离骚吧:别了,翡冷翠,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锡耶纳褐色的秘境
锡耶纳是一座中世纪城市的化身。整个锡耶纳城环绕卡姆博广场而建,设计得如同艺术作品一般,与周边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的评价
锡耶纳,托斯卡纳大区的一座褐色瑰宝,该城历史悠久,建立于公元前29年。褐色的提拉米苏也起源于这座城市,而这座城市也正像提拉米苏般香甜美味。
我们在托斯卡纳阳光灿烂的午后,抵达这个褐色秘境,开始一段堪称奇妙的旅行。有个老外帅哥将自己的锡耶纳地图送给了朵朵,美女无论在哪里都是受欢迎。可是这份地图也没啥作用,锡耶纳像一座迷宫,依靠地图无法导航,而且我们的时间有限,完全无法穷尽这座城市的奇妙。当我踏进这座城市的小巷,我就后悔没有选择在这座城市留宿一晚。这种感觉伴随着夜幕的降临,更加强烈,夜晚送走了匆忙的游客,迎来了中世纪般的宁谧。这里的时光仿佛被留住,中世纪时期完整的城市面貌仿佛从未改变。
我们在不认路的情况下来到卡姆博广场的,因为这个城市的所有街道都从这个广场出发,所以你也能从任何街道到达这个广场,卡姆博广场就像锡耶纳的灵魂,漩涡的中心。哲人蒙田在年曾说:“广场的祭坛上每天都有公开弥撒,由于住房和商店都面向广场而建,因此居民和手工艺人不必走出家门或停下手中的活就可以听到弥撒。”蒙田说的广场就是锡耶纳的灵魂---卡姆博广场。我在广场的阶梯上坐着,不是弥撒的时间,耳畔充斥着人群的嘈杂,但是我心境还是能够安静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能安静下来,也许是因为卡姆博广场像是一个吞噬焦躁的漩涡,吸附躁动的磁石。我眼前的景象是这样的:数座高大的塔楼与建筑围绕着贝壳状的广场,所以你站在广场中间会有坐井观天般的感觉。建筑之间有十余条巷子通往城市的各个角落。
广场前的巷子里有一群年轻人正在抗议游行,他们举着白色的牌子,牌子上写着意大利文,他们游行的内容我不得而知,我只记得他们的形式,恍若表演话剧般的,他们无声地用生动的肢体语言来反映他们的诉求。游行的男女继续往前行进,一队游客占领了游行者的位置。导游介绍道:“卡姆博有意大利语田园的意思,这个广场不仅在空间上是全城的中心(所有的街道都通向广场),也是锡耶纳人精神上的中心”。何尝不是呢?设想你在一个无人的清晨,站立在广场之间,微风从两袖间拂过,弥撒响起,你面朝教堂,心无旁骛。精神的安心有时候需要环境的配合。人头涌动的卡姆博广场尚且已能让我宁静,我不知道喧嚣褪去时的广场能够让我顿悟到何种地步?
锡耶纳大教堂位于古城的一个高处。它是建筑风格上的一种有趣的杂糅。教堂正面体现了两个时代的建筑风格:下半部属于罗马式风格,而上半部是高耸的哥特式风格。颜色是则丰富多彩,有一种如印度人般的大胆应用:底部是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黑色的三扇大门,上半部是白色的底色,嫩嫩的粉色线条勾芡,大幅的彩绘宗教画。
一个孩子站在石墩上玩着平衡游戏,他的父亲坐在教堂阴影里的台阶上,微笑着看着他。游行者们也来到大教堂,中年男人吹奏乐器,青年人表演一段集体舞,一个看门人想把他们赶走,粗鲁的看门人引来围观者的一片嘘声。
夕阳的余晖洒在白色底的粉色镶嵌的教堂正面上,将它染成红色,我们坐在这个母性的教堂的台阶上,久久舍不得离开。
罗马最后的假日
安娜公主: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令人难忘。这很难说--罗马!不管怎么说,就是罗马。我将会永生永世珍惜我访问此地留下的回忆。---电影《罗马假日》台词
一开始是冷冰冰的特米尼中央火车站的工作人员,童子军旅馆的前台她那谨防窃贼的忠告,空气污浊的地铁里充满游客的喧闹。刚到罗马,想要凑足罗马的“七宗罪”貌似不是难事,然而三天之后,我又在罗马逛到脚痛,当我把脚板的水泡浸在特雷维喷泉里,背朝水池丢出一枚硬币的时候,我在祈祷,但愿如格里高利派克所说,下一次,我真的能够重返罗马。
在罗马旅行你不用依靠《孤独星球》,电影《罗马假日》已经成为这座古老城市的导游书,后人评价电影有三个主角,一个是奥黛丽赫本,一个是格里高利派克,最后一个就是罗马。罗马,太多的历史遗迹,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美食,让你纵使脚板磨出水泡也痛得心甘情愿。
走出地铁古罗马斗兽场(COLOSSEO)站的一瞬间,我已经开始爱在罗马。你很难想象这个建于年前的建筑的体积庞大,它是个可以容纳9万观众的庞然大物。斗兽场周边游客穿梭,几个壮汉,身着制作略显拙劣的角斗士的服装,招呼着游客拍照。原想买票进入竞技场内部,看见门口排着类似上海世博会一样的长队,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
我走到斗兽场的西边。君士坦丁凯旋门被铁栏杆围着,25米高凯旋门由三座拱门组成,两侧的小拱门衬托出中间拱门的高大。从凯旋门的一侧走到一座山丘上,可以从远处眺望斗兽场。伟大的建筑者们发明了劵拱结构,组合成这个古罗马最庞大的圆盘建筑,现代的体育场依然沿用这种建筑样式。然而伟大的发明是为了一种血腥的娱乐,角斗士们要与猛兽搏斗直到一方死亡。李小龙电影《猛龙过江》的一场恶斗就在斗兽场取景,他与罗礼士矫健的身影在断壁残垣间跃动,他的诡异的喊叫声也依然在斗兽场绕梁三日。
沿着罗马斗兽场前的弗拉米尼亚大道往北走,道路非常宽阔,堪称罗马的景观大道,两侧那些雄伟的古典建筑,有些依然断壁残垣的矗立,有些已成废墟。只有一侧墙壁上的十余幅巨大浮雕地图,显示出东西罗马帝国在各个时期的版图,让你浏览强大帝国的兴衰沉浮。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年,近年的历史,似乎都已经凝固了在建筑里。
这一天刚好是周日,大道上有一个跳蚤市场,市民们摆摊出售自家特产,烘烤的面包糕点、新酿的葡萄酒、肉制品、琉璃、小首饰、二手家用瓷器,甚至有大件的旧家具;一个摊位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年青人摆摊展示各类民间小乐器,他告诉我来自一个民间音乐组织的,向游客展示意大利的民间乐器,应我所邀,他演奏了好几样小乐器,有口弦,还有类似快板的乐器,年青人边跳边吹。他微笑着告诉我,这都是民间一边跳舞一边吹奏的小玩意。
走到罗马议事广场遗址的附近,有一对民间艺人,女孩子拉手风琴,男生吹奏长管乐器,女生的声音动听而灵动。他们的音乐仿佛给这片废墟镀上了一层金子。
大道的尽头,一幢雄伟白色大理石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完成于年的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堂,虽则美丽,但其颜色和风格却与行经的古罗马古典建筑格格不入。纪念堂坐落在威尼斯广场,走上台阶,从高处俯瞰威尼斯广场,车流穿梭一个转盘,这个场景把你带回《罗马假日》的一个画面,公主开着摩托车在这里汇入车流,引起了一阵交通骚乱。
登临纪念堂的楼顶平台,是这个区域的制高点,你可以俯瞰各个时期的建筑。古典式建筑雄伟而体积庞大,拜占庭式建筑外观朴素而内部华丽地镶嵌着马赛克,罗马式建筑讲究宽度和水平线,更大更美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繁复的巴洛克建筑。工作人员制作了一些展板,用英文和意文向你介绍每一个区域的著名建筑,方便你游览这座“建筑的公园”。
沿着科硕大道逛街,它是条两边都是百货公司的商业街,那些时尚大牌会让你回归庸俗与轻松,谢天谢地,这些奢侈品商店像个时光穿梭机,能够把你带回到21世纪。买不起大牌的话,你也可以找到一家露天餐厅,悠闲地坐下来,享用一份披萨和一杯葡萄酒。男侍者一边服务一边表演,时不时来个俏皮话,通过表演获得慷慨大方的顾客的一份小费,但即使面对我这个囊中羞涩的亚洲游客,他也显得落落大方。
酒足饭饱后拐进那些大道两侧的狭小街巷,古老的街巷里隐藏着数不胜数的著名建筑和古迹,你又仿佛重新步入时光的迷宫之中。姑且就让自己迷失在罗马吧。
一个社区音乐会正在广场上演,业余爱好者们陶醉的演唱着歌剧,在这里他不用担心演出效果,所以不用一边淋浴一边大展歌喉。我在另一个广场询问一个警察,罗马队的主场应该怎么走,他告诉我在郊区,今天虽然是周日,但是罗马队到客场去踢球了。
一百条巷子总会通往一个广场,而一个广场又能辐射出一百条巷子。你不用担心迷路,因为迷路也会把你带往更完美的梦境,我像做梦一样的来到罗马最美丽的广场---纳沃纳广场。精美绝伦而构思巧妙的四河喷泉,莫罗喷泉边乘凉的人们,比全世界最好吃的冰激凌还要好吃的冰激凌。这个巨大的椭圆型广场散发着巨大的魔力,她像一个巨大的磨盘,让无数游客像一头骡子一样在此间耗尽精力。
从纳沃纳广场往西走是绕不开的万神殿。万神殿(Pantheon)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的前基督时代,当时的罗马受希腊文化影响,万神殿就是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步入万神殿内部,你会概叹两千年前的人们就已经营造了如此宏伟的建筑。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支撑的巨型弧顶向世人炫耀着古罗马人的重大发明---用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底部的直径与43米高度相当,穹顶的圆孔直径9米,让阳光均匀的进入殿内。
西班牙广场位于科硕大道的东侧。当我即将离开罗马的时候,我去了西班牙广场,那个著名的阶梯上都坐满了男男女女。不知道为了什么?每一个人都能在阶梯上像母鸡孵蛋一样不愿离开。就因为赫本在西班牙阶梯上坐过吗?她仿佛使这些冷冰冰的花岗岩阶梯有了一种魔力。有些人是因为走到这里累了;有些人是因为到此一游而且有导游书说到了这里一定要做下来的;有些人是有参禅般的顿悟;有些人是凑热闹。西班牙阶梯上,一层一层的坐满了人,有大声喧哗的,有打电话不停的,有情人在亲吻的,有在看书的,有在吃东西的,有在看风景的,有在发呆的。《爱在罗马》的最后一个俯拍长镜头是在夜幕中美丽的西班牙阶梯,伴随着《我心飞翔》的音乐,一个男人在广场边的塔楼上打开窗户说:“西班牙阶梯上的恋人,有许多故事,下一次再说。”
我钻进西班牙广场的地铁站,地铁站里的味道不是太好,一个黑人在摆摊贩卖些义乌批发来的皮包,我走下那个肮脏的西班牙地铁站阶梯。罗马,我走了,我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回到罗马。
梵蒂冈
城中之国,面积0.44平方公里,据说只有余人拥有国籍,我不知道教皇是不是拥有梵蒂冈国籍?请注意,这并不是个假命题,因为教皇自称是神的代表,那么他怎么又会需要一个国籍呢?
教皇自称“基督在世代表”,那么梵蒂冈就是基督在人世间的宫殿。圣彼得广场是座落在圣彼得教堂前的钥匙形广场,贝尼尼在年设计它的目的是可以让民众从任意角落走入这个广场,这个广场既是封闭的又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而钥匙是否意味着这是一个开启基督世界大门的秘钥呢?
梵蒂冈,仅对我辈开放的区域完全是一个完美的旅游景点。故宫有些像它,但是大清皇帝已经退位了。而基督在人间的帝王还将一代代的传下去。
我是在傍晚时不经意的来到台伯河畔的,这个区域填满了意大利似的巷子,极易让人迷路。罗马世俗中心与梵蒂冈的宗教中心之间隔着台伯河。通过哈德良桥你就到达圣天使堡。台伯河往日落的方向流淌,夕阳的余晖点染着古老的建筑,哈德良桥上的天使雕像俯视着人们,而余晖如丝丝缕缕在她们身后穿梭。圣天使堡的灯光亮起来。天空一点点暗淡下去。哈德良桥上的十二个天使将虔诚的朝圣者、无神论的游客一起引导往梵蒂冈。
停留一会再走吧,不论是为了日暮的美景还是心灵的安息。在这座桥梁上,西方人可以感慨基督的伟大,东方人也可品位出禅意的空灵。
台伯河水有些脏,河边还停泊着那艘开派对的游船吗?格里高利为了公主和保镖吗大打出手的场景仿佛眼前。
圆盘状的圣天使堡已经存在两千年了,最早它是古罗马哈德良皇帝的陵墓。游客们鱼贯而出,工作人员礼貌的告诉我:“圣天使堡即将闭馆,如需参观请明天过来。”我从门口往建筑内部看,我知道曾经的帝王陵墓、监狱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了博物馆,可是文明真的就代替野蛮了吗?
沿着河堤走,游客参观完圣彼得大教堂后纷纷往回走,也有人坐在台阶上乘凉和发呆。我沿着碎石往另一座桥走,桥边有个旋转木马,被彩灯装点得如梦似幻,它一圈接着一圈在音乐旋律里旋转。一个亚洲面孔的小巧女孩,长着精致的脸庞,和我擦肩而过。她从哪里来?她要去哪里?我要搭讪吗?她会理睬我吗?几秒钟的设想后女孩已经走到黑暗的空虚里头。
通过水泥桥,底下的台伯河像黑暗而无色泽的奈良河。是的。我将从天堂走回地狱了。如果我要说对面的罗马市中心是地狱的话,那些快乐的要升天的游客们会杀了我。他们斜靠在躺椅上,享受着冰冻啤酒和意国大餐。刚刚接受了一番宗教感化和艺术考古的他们,现在回到充满世俗快乐的世界里正在不亦乐乎?其实我和他们完全一样。
穿过一条狭窄的巷子,你的眼前犹如看到桃花源般的豁然开朗。是广场,没错,又一个宏伟的广场,原谅我记不得它的名字,我只记得那些精致的喷泉、穿梭的人群、可口的食物、甜蜜的冰激凌、巡逻的警察、可恶的小偷、玲琅满目的橱窗,广场就是意大利人追求快活的桃花源。
我在夜色的罗马城区迷路,迷迷糊糊的走到一条巷子里。有一个水烟酒吧,奇装异服的嬉皮士正在吞云吐雾。一家热闹的海鲜小餐厅,食客们坐在门口,一个爵士乐队正在给饕餮们演出。
罗马的夜晚貌似不会疲倦,可是我的脚已经不堪疲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zz/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