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弟子问:大成拳发力能力透敌背,拳击发力也能让人十秒钟内爬不起来,如何判断这两种力的优劣?
师父答:这两种力都是以身带臂而发,都有很重的击打效果,单从外形上恐难找出一个衡量标准。不过从发力原理分析,大成拳与拳击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蓄时紧而发时松,后者蓄时松而发时紧。先紧后松诱发的是运动机体的惰性力及各关节之间的强劲争力,先松后紧造成的是肌肉强烈收缩所生出的关节屈伸力。
纵观大成拳前辈的运动生涯,其黄金运动期一般从20能持续到50余岁,抛开推手等技巧成份,大成拳独特的发力原理功不可没。而拳击选手大都到30余岁便步入运动衰退期,表明他们的发力不利于人体养生的客观规律。简言之,此较大成拳发力与拳击发力孰为优劣,应以技击、养生的双重标准为判。
41、弟子问:王芗斋和李小龙俱蔑视套路,而且都堪称是世界上中国武术的代表人物(一在四十年代初期,一在七十年代初期),试问谁更贴近武术母体?
师父答:虽然两人均对套路斥之以非,但王芗斋拳法秉承武术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的传统修练,与李小龙尚体能、重方法、偏激烈的力量型现代搏击截然不同。此外,我们既要看到两人在世界搏击史上自立家门的崇高地位,又不能忽视王芗斋遍游大江南北广收诸派精华之长的事实。所以,不论从练功总体要点还是从个人生活履迹来看,王老先生的所学所创无疑是更贴近武术母体的。
42、弟子问:对付持刀歹徒,书本上教的多是拿腕托肘之类,练大成拳的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师父答:拿腕托肘之类的手法多是针对歹徒之局部,势必精神得不到舒放,动作的机变大打折扣,一旦失手反而被歹徒利刃所伤。锻炼大成拳的人,不宜专盯其手中的刀子,而应像平时作拳一样,取中入中。要紧的是,掌握好其刀与自身之间的距离,以灵活的步法,趁歹徒欲刺未出之际,或者已刺出而自身躲过之后,抢步近身,一手由外侧斜线封堵其持刀之臂,另一手猛击歹徒面部及其它要害部位。这样岂非比冒然夺刀更为直接、有利?
43、弟子问:什么年龄锻炼大成拳最为合适?
师父答:大成拳没有抻筋窝腰、旋风脚之类的高难动作,要求习者重分析,有主见,善于在平凡中求神奇;因此,凡十五岁以上的思想比较成熟的人均适合练习大成拳,我个人认为。
44、弟子问:练习大成拳的人是否可以同步练习其它拳种?
师父答:练哪种拳不重要,重要的是搞清所学之拳的本与末,沉醉于拳技掌握的多少而忽略所学作为整体的内在统一的联系,便是本末倒置。任何拳种都有精深独到之处,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未尝不可,关键在于学有主次,方能对己有益。
练习大成拳的人务须在真正明白该拳功理的基础上再涉及其它拳种,为我所用,使日常习拳的旁枝末节围绕一根主干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成拳习者只能同步练习拳理与其互不冲突的部分拳种,但若精力有限反而不如专修一种拳法为佳,否则便是酒中兑水,淡而无味。
45、弟子问:以大成拳的观点如何看待武术轻功?
师父答:所谓轻功非指两脚一跺飞身上房之类的功夫,而是指身法迅如轻烟、步法轻快如猫的练功之境。电视上也经常表演一些被称为轻功的功法,如踩灯炮、踩火柴等,但那都是利用某种物理原理和平衡技巧来骗取观众掌声的江湖把戏。其表演难度或许有一些,但与轻功没什么关系,身体到底轻不轻,当众称一称体重就知道了。
而轻功作为一种传统的腾空能力,在武术中确有传承,但一经武侠小说、影视剧作的艺术夸张,反而喧宾夺主,是不科学的。
45、弟子问:人言少林“铁布衫”功夫,可以刀枪不入,未知大成拳有此功夫否?
师父答:据有关资料,“铁布衫”功夫的练习步骤有,一是站桩练气,二是抗棍棒由轻渐重的身体排打。这种功法能使周身肌肉富有弹性,明显提高身体的抗击打能力。但抗击打部位仅限于胸、腹、背、四肢等,对于脸、喉、裆等部位则难以直接受力。即使是抗击打部位也只限于承受拳脚、棍棒等钝器打击,对于刀枪之类的利器,相信习“铁布衫”功法者不敢以身迎之,特别是在双方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格斗中。
类似“铁布衫”的抗击打功法,大成拳也有,如前面讲过的狗鬃身发力。大成拳的这种功法不仅具有抗击打功效,而且能够有效反击、挫伤敌手腕、脚腕。另从健身角度考虑,狗鬃身发力没有排打训练,对习者本身没有害处。这两点都比“铁布衫”功法进化了—步。
46、弟子问:气功和武术有何关系?
师父答:按照流行的说法,气功概有内、外两类。内气功如数息、养气功、易筋经、八段锦等纯属养生之道,似与武术中的技击无甚关系,可归于修性健身的法门。外气功如铁沙掌、金钟罩、热油锅中取物、钉板上开石等有的属于硬功,有的属于魔术,徒具表演效果,很难在技击中发挥作用,这也与技击毫无关系。武术在人们心目中概分养生、技击、怡情三部分,那么养生类气功似乎和武术连带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它不足为论。
47、弟子问:武术界素有“手打三分脚打七”的拳谚,不知从大成拳的角度应该怎样理解之?
师父答:单从字眼着眼,这句话容易被理解为技击运用是三分拳法七分腿法,其实不然。拳法和腿法都是克敌致胜的有力武器。武术界还有一句话叫“起腿半边空”,这说明技击者要认识到多用腿法的危险性。往深一层理解,“手打三分脚打七”的后半句应改为“步打七”,即技击过程中步法的作用要发挥到七成。没有巧妙的步法,技击者就如同立足于泥淖内,什么拳法、腿法也施不出来。
48、弟子问:大多数拳派都有刀法、剑法、枪法,你的书中为何不见这些器械练法?
师父答:大成拳原有劈、扫、撩三刀,刺、抹、挑三剑,扎、崩、拦三枪。简单实用,全无花哨。但是,器械乃手臂的延长,拳练好了,刀、剑、枪之习自有水到渠成之易。倘专门论及器械,难免着于形迹,拘囿习者的悟性。加之冷兵器的实用价值已一去不复返,对此技击者无须多费心力,以免有碍修拳进境。是故,拙作没有就器械训练多做着墨。
49、弟子问:既名“大成”,是否有故步自封之意?
师父答: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总是无比留恋地告别过去,坚定不移地走向未来。大成拳的命名,是对王芗斋先生一生拳道成就的肯定,那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使然。假如生活在当代社会,即使功臻大成之境的王老先生,也要再三考虑如何将所创之拳由无条件对抗向规则、护具双重限制的有条件对抗顺利过渡,因为安全第一永远是体育运动的根本宗旨。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大成拳的命名,意在让后人珍惜过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以期找到修拳之途,找到新而高的起点,固步自封必然会被历史无情地淘汰。
而武术界也有一种传统说法,谓“三年一小成,五年一中成,十年一大成”。这样的扎实练习,稳步成功,是比较科学的,值得我们借鉴。
黄景文陈泽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白癜风的药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zz/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