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

西方国家的文明细节二


西方国家的文明细节(二)

——旅欧归来有感

风拂芦雪戏斜阳/文

此文开篇,首先谈一谈我们这次在欧洲与之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因为,旅途中太多的感动当然首先来自于各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虽然肤色不同、国籍各异,但是几乎每一个都是那么地热情善良和乐于助人。

7月4日,我们夫妻俩从洛桑出发,在美如仙境的阿尔卑斯山区几经转车,顺利到达了因特拉肯,一到达那儿,几乎立刻被那绝世的风景所惊呆,我们一边欣赏着四周美妙的景致,一边在雪山下的镇上寻找预定的民宿,正当我们在公路上对着两边鳞次栉比的民宿东张西望之时,一个骑行的女子停在了我们面前,主动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在得到肯定回答和看过我们递过去的预定单后,她便给我们指出要去的正确路线,然后骑上车挥手向我们告别。

在我们走到我们预定的民宿的公路上后,由于民宿的名字不在路口的指示牌上,而是一行写在远离公路的一面墙上的非常小的字,我们走过来又走过去了几趟都没有发现,无奈之下向一个正忙着干活的环卫工人打听,那个身高近两米的胖哥不会英语,却读懂了我们要找的民宿,于是,放下手头的工作,站在烈日之下,拿出手机打开谷歌地图,帮我们确认民宿所在的位置,而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汗水。

7月5日下午,我们离开因特拉肯,游览完卢塞恩,傍晚时分赶到苏黎世,虽然已是傍晚八点,但日头还高,考虑到坐车麻烦,打的又太贵,我们决定还是徒步前往预定的酒店,没想到苏黎世是个很大的国际化大都市,酒店又离开我们所在的火车站太远,我们一路之上不知问了多少人,每次都能得到热情的指点,而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一个街头酒吧里的服务小妹,风风火火地又是为我们查手机,又是为我们画地图,在重要的转折点又细心备注,并且详细地向我们说明,直到看到我们搞懂了为止。

第二天上午,我们离开苏黎世,在酒店附近乘坐公交车去火车站,询问公交车次时遇到一个曾在中国待过两年的法国青年,我们一路攀谈到火车站;而到了火车站,当我们找到了正确的站台,在百无聊赖的等待期间,仰着头对着显示屏研究车次时,一个长像酷似电视剧《唐顿庄园》中的女管家的女人又主动上前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并且告诉我们这是去法国的火车。

来法国之前,我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一个传闻,说法国人自认他们法兰西是个高贵的民族,而法语又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语言,如果你用英语向他们问路,他们虽然并不拒绝帮助你,却不屑于用英语回答,而是用他们引以为傲的母语,吱里咕噜说上一大通,也不管你是否听得懂,而事实上呢,这完全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谣言,起码我在法国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无论是在寻访巴黎圣母院、罗浮宫、艾菲尔铁塔之时,还是在从卢森堡公园步行去探访地下墓穴(巴黎万人冢)期间,整整两天的时间,我们夫妻俩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不知与多少法国人打过交道,无一例外得到了热情地指导和帮助,并没有任何一个法国人故意用法语来刁难我们。

在此须大书特书一笔的是,7月7日早晨,我们去搜寻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地标建筑——巴士底狱——时的经历至今难以忘怀。

根据谷歌地图上显示,我们乘坐地铁来到了巴士底站,然而等到出了地铁口,发现上面是个街心大广场,广场中心是一幢现代感很强的建筑,建筑的中心位置树着一个高高的水塔状的圆柱,顶端立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小人儿,在早晨热烈的阳光下发出刺眼的光芒。

遍览广场四周,几乎是清一色的咖啡店,门前小桌子旁坐满了顾客。只有在一个对着广场的街口,立着一尊高大的大理石围护着的青铜雕像,披着一身绿锈的雕像下面汩汩地涌着一股泉水,雕像的内容是一个勇士挥剑斩恶龙的故事。周围唯有这东西具有一定的年代久远感,却又和初中历史课本中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农民攻占巴士底狱毫不相干。

我们先向一对坐在街边品尝咖啡、阅读报纸的中年男女打听,对方却也是游客,并不知道我们要寻找的巴士底狱遗址究竟在哪儿,那个男的建议我们问咖啡店老板,老板却是不懂英语,正当我们站在咖啡店门口打算搜寻另一个询问目标时,迎面走过来两男一女三个长得非常漂亮帅气的法国青年,我拦住他们询问,其中两人共推一个大概英语讲得最流利的小伙子来回答我的问题。我对他们说,我小时候念书时学历史,了解到了一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长大后又读了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现在,我从遥远的中国来到了巴黎,就想亲眼目睹一下当初被愤怒的法国农民攻占下的、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人间地狱”的巴士底狱遗址。说完上面这些话,我又在手机上翻出从网上下载的巴士底狱图片给他看。小伙子用手指朝那矗立在半空的小金人儿一指说,那边就是。我说不对呀,那巍峨雄壮的古堡呢?那高耸坚固的城墙呢?那城墙外宽阔的鸿沟呢?

“都拆完了。”小伙子双手一摊说道,“别说你们今天看不到了,就是我们这些本地人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它的。”我一听失望之极,本想道个谢后离开,没有想到小伙子一把拉住我的胳膊,滔滔不绝地对我讲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来,讲巴士底狱被拆毁后,在此旧址上建起了一个市民广场,广场立了那个纪念柱,而拆下来的材料都被后来的法国国王运到郊外建造了一座新的王宫,这一谈就谈了十来分钟,然后才相互告别。

到了欧洲,一开始心中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但一时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忽然在某一个时刻,脑内灵光一闪:哎呀!欧洲的大街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残疾人?

心中一旦有了这个意识,我们便在游览的过程中开始用心观察,我们发现,无论是在街面上行走,还是在风景区游玩,抑或是在地铁站、飞机场候车候机,身边居然有那么多的拄拐者,或者有其它身体部位的残障人士。

在卢塞恩的瑞吉山上,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唐氏综合症患者的女孩坐着小火车上到了山顶,对着远方的雪山峻岭一路说说笑笑,虽然那两个女孩口齿不清,行动滑稽,但脸上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在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广场边,我们去参观高迪之家,一个仰着脸戴着呼吸机、坐着电动轮椅的重度残疾男子在一个黑人护工模样的女子的陪同下,不顾外面的炎炎烈日也来游玩;7月17日,我们在瑞士机场准备回国,忽然发现一个只有四、五十厘米高的侏儒症患者,背上背着一个35L大小的包,身子周围、胳肢窝下套着一个婴孩学步车之类的辅行工具,兴致勃勃地从我的膝盖边一闪而过,随着人流去登机;在瑞士因特拉肯少女峰景区,那么多的年龄大约在70岁以上的老头老太(从裸露的肌肤上的老年斑、多皱的面部,松驰的皮肤上可以判断),或成双成对,或独自一人,背着大大的登山包,加入进了游山玩水的队伍之中,虽然一个个年高体迈,但良好的精神状态着实让人羡慕。

另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我们在巴黎街头徒步游玩时,不知为什么,一天之内发现有三到五个只有一只眼睛的女人,有的戴了眼罩,有的没戴,黑洞洞地让人猛然一见到吓一跳。我思来想去,冒昧地猜想大概是欧洲人晚上爱泡酒吧喝啤酒,也许是喝醉了酒用敲碎了的酒瓶打架砸的,但为什么这种瞎了一只眼睛的现象集中出现在女人身上(起码那天我见到的都是女的),那就无法继续推理下去了。

当然,早在去欧洲前,我就读过一篇相关文章,文章一开头也是提出一个疑问:欧洲街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残疾人?实际情况是,欧洲并不是残疾人特多,而是欧洲的残疾人可以自由外出活动,而不是像中国的残疾人那样无奈地待在家里,因为,欧洲各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最初的设计上完全照顾到了残疾人的各类需求,社会在各个方面为残疾人的出行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

反观我们中国,盲道形同虚设,完全被车辆或其它东西占用,而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几乎从来不把残疾人的不便之处考虑进最初的设计之中,即便现在有些城市也开始在这方面有所改善,但不是不够完备,就是局限性太小,而更多的时候,那些设施只是摆摆样子,做出个与国际接轨的姿态来,对于残疾人来说,仍然无济于事,所以,中国人不是没有残疾人,而是中国的残疾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说是欧洲的文明首先体现在社会服务各位方面的细节上,我还有两个事例来加以说明。7月6日上午在苏黎世,我和老婆走到酒店外面,到附近街区闲逛,在小区的中心广场边上居然发现有专门的婴儿推车车位,而在公交车上有专门配备的固定轮椅的锁柱,以防车辆在紧急刹车时轮椅由于惯性的作用而高速滑动,从而避免对使用者或者他人造成伤害。

去往因特拉肯的观光列车沿着阿尔卑斯山谷间行驶,一路有雪山湖泊、丘陵逶迤,不管是在临湖的岸边,还是在正对着波光粼粼的湖面的山坡上,都树立着一幢幢造型优美、风格迥异的花园别墅,这些都是当地普通老百姓的房子,政府没有把当地居民强行迁走,然后把地圈起来收取门票,更没有哪个官员偷偷在那儿买下一大块地皮,修建豪华的别墅。这种情况在中国无法想像。在中国,现在凡是有一点风景的地方,要么被当地政府圈起来,作为了一个揽财的工具,要么被达官富豪霸占,修建属于自己的私家园林。

另外,欧洲还有一些普遍的现象与我们的风俗大相径庭,对比之下比较有意思。例如,欧洲人是极度喜爱被太阳暴晒的。炎热的夏季,我们撑着伞,戴着帽,都是尽量捡阴凉的地儿走,生怕皮肤被晒黑了不好看,而欧洲人仿佛个个是向日葵,朝着太阳奔跑,那儿太阳炽烈就往那儿去,他们是如此地热爱日光浴,在酷暑天里也不例外。

例如,欧洲人酷爱纹身,纹身在欧洲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夏天走在欧洲的大街上,四周全是花花绿绿的胳膊和大腿。

例如,欧洲的女烟民超级多。走在欧洲的大街上,三步一个,两个一个,都是倚门而立,手里拿着打火机和香烟盒、嘴里在喷云吐雾的女子。我这人平时不抽烟,但外出旅行却有时很享受吸烟的乐趣,一欧一个的打火机舍不得买,每当想吸烟时,我往往拿了烟,走到酒店大门外的大街上,必定会找到一个正在吸烟的女子,向她借个火,趁机聊几句。

例如:欧洲的大城市,即便是巴黎、罗马,不知为什么总有许多路面和广场不用水泥或柏油完全覆盖,而是铺上粗砺的黄砂,诸如巴黎卢森堡公园里环公园的跑道,罗马西班牙广场上的休息广场等。这样的路面或广场,人在上面走动会尘土飞扬,而且也伤鞋,这种情况在我们乡村道路都普遍硬化的中国绝对不可思议,但欧洲人就是喜欢这样的地方,在一些小型的广场上,他们甚至把这样的砂石地面当成海滨沙滩来使用——躺在上面晒太阳。多脏呀!

例如:欧洲的近视患者非常稀少。最显著的一个例子,7月1日我们从上海出发去日内瓦,飞机到俄罗斯转机,在俄罗斯一登上飞往日内瓦的飞机,顿时发现我们夫妻俩被淹没在了一群金发碧发的老外海洋之中,原先一同从上海出发的为数可观的中国人全都不见了踪影。一个飞机三四百人,我在去卫生间的途中望过来看过去,悲哀地发现,戴眼镜的加上我们俩,一共不过四五个。

说到底还是要佩服咱们大中国的教育体制,学生读书到后来,最终能不能成才先不管,先把你搞成个半残废再说。你现在若上中国无论哪家电视院看电影,如果你坐在第一排,并且电影院里坐满了观众,此时你若回头一望,必定是一整片被影幕光辉映照得亮闪闪的眼镜片,场面不可谓不壮观,心情不可能不悲哀!

例如:欧洲的巴黎、罗马、苏黎世等虽然早已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但城市的现代化并没有完全抛掉一些传统的老旧的东西。它们的大街上还跑着两种大小不等的有轨电车;它们的火车站,以及候车的站台仍然同一百年前初建成时没什么两样;火车、地铁候车处无任何护栏,锃亮的铁轨就横陈在脚下空荡荡的乌黑肮脏的地面;尤让我惊讶的是,巴黎有一种老地铁上仍然没有空调,在这高温的夏季如同蒸笼般闷热难受,扶手的铁栏杆居然热得烫手。

最后不得不强调一下巴塞罗那那充斥着大街小巷的尿骚味儿。天哪!我平生从来没有到过如此肮脏的地方,别说是大城市了。在巴塞罗那,无论走进哪一条小巷,一股尿骚气就会扑面而来,让你猝不及防又无处躲藏。几乎每一块墙面上、每一根街灯柱子脚、每一个公园休息石椅的四周、甚至人家不常开的卷帘门上,到处是尿渍斑斑。我猜想,制造这一壮观场景的不外乎是两种人,一种是喝多了啤酒随处撒尿的酒鬼,另一种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这种随地小便的现象,不止是在巴塞罗那,法国的巴黎、葡萄牙的里斯本、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都有,但那毕竟是些小范围的,只有巴塞罗那,那简直无一寸地面不被尿浇灌过,我真的也是醉了!

另外,欧洲的白人长得真好看啊!即便相貌不好看的也非常有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国的男人,几乎个个英俊帅气得逼人。那两天我们在巴黎街头行走,我情不自禁地感叹了好几回:“法国的女人真有艳福!”

不知为何,在盛名久著的意大利,我反而没发现多少帅气的男子和漂亮的女人。总而言之,相比之下,我们黄种人真的长得好猥琐好不堪,有时照照镜子,我看着自己的这张蠢脸和尺寸不均的身材都气不打一处来,唉!

-8-19

去往因特拉肯的沿途风景

因特拉肯一角

在因特拉肯街头的巡游花车

因特拉肯最高峰休闲平台

因特拉肯少女峰景区一景

苏黎世街头

在苏黎世遇到的一个法国青年,我们在公交站台相遇,然后一路欢谈到火车站。他曾在北京待过两年学中文,家乡是在法国最偏远的山村,现在苏黎世一个小旅游公司上半天的班,租着一个小公寓,有一个姑妈在苏黎世,又说他们吃得不健康,睡眠不好,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个法国的年轻人,当他和你说话时,一双大眼睛紧盯着你,恨不得一下子看到你内心深处,和声细语,纯洁得如同一个小绵羊,让我感觉在和他聊天时生怕不小心伤害到了他。

苏黎世火车站,即将前往巴黎。也正是在这一天,我们的被俄航耽搁的行李才迟迟到来,由我曾经的学生、现在洛桑教书的陈博士帮拿来,然后我们汇合,一起去巴黎。

从罗浮宫远望埃菲尔铁塔,然后我们夫妻俩就从此地出发,沿着塞纳河,朝它走去。这是我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的巴黎内部,观察到不一样的人文风景。我爱死了这种旅行和探访。

终于走到了铁塔之下。路上发现旁边商店里的车厘子7.6一公斤,比国内便宜不少,便买了一公斤,坐在广场的长椅上休息喝水品水果。注意我脚下的地面,都是砂石地,是不是?

在埃菲尔铁塔上俯瞰塞纳河及巴黎市一角

在埃菲尔铁塔上求婚成功,围观的人群中响起热烈的掌声,女子幸福得流下了眼泪,向我们展示手中的戒指。

巴黎地铁站台

巴黎地铁上,随着卖唱乐手的音乐节拍哼唱和舞蹈的年轻女子,青春美丽,活泼动人。

我想要寻访的巴士底监狱是酱紫滴。

结果变成了酱紫。

卢森堡公园里的砂石跑道

同样也是卢森堡公园,面积广大的广场上铺着厚厚的砂石,几乎是个沙滩形式了。不栽花,不植草,想不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卢森堡公园内有众多的中国武术爱好者在练习,这是太极拳。

巴塞罗那流浪汉大道上的流浪汉和他的狗

欧洲街头随处可见的女烟民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广场附近出行游玩的重度残疾人。

巴塞罗那桂尔公园内不欢迎游客、让我们这些游客滚回去的标语(黄底黑字者)

巴塞罗那最著名的圣家族教堂,几百年来一直处在建设中,预计到年全部竣工。巴塞罗那玩下来,发现几乎整个一个城市都是靠一个人吃的饭,这个人就是高迪。

罗马斗兽场遗址一角。其实我很想找到李小龙电影《猛龙过江》中的那个场地,但明显此处不是。

风拂芦雪戏斜阳

夏天写作不容易,如有谬误请谅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mj/52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