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今天,开始讲述红色精神系列的第十个关键词“遵义会议精神”的相关内容——
历史背景
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湘江战役后,中国共产党内对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国民党蒋介石也已察觉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立刻调集重兵,布置好口袋形阵势,等候中央红军钻入,准备将它一网打尽。在这个紧要关头,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况,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他的主张得到许多人的赞同。部队占领湖南西南边境的通道城后,转入贵州。11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放弃向湘西前进计划,改向黔北挺进。年1月7日,攻克黔北重镇遵义。由于红军突然改变行军方向,甩开了原来尾追和堵击的敌军,在遵义得到十二天的休整。
随着长征中红军作战的不断失利,内部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到湘江战役之后达到顶点。在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酝酿着要求纠正错误、改变领导的意见。许多人深感焦虑,认为不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党和红军就难以摆脱极为被动的困境。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导上的错误。他的正确意见得到了王稼祥、张闻天等的支持。周恩来、朱德等也支持毛泽东。在这种情况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
年1月15日至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老城子尹路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二楼会客室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陈云、朱德、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凯丰(何克全)、邓发;扩大参加者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李富春、刘伯承、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出席会议的还有《红星报》主编邓小平;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列席会议,与会者共20人。
会议围绕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而展开。
会议开了三天,作出四条决定:(一)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二)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和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这是陈云写的《(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手稿,记载了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
遵义会议后,年2月5日,中央红军转战到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在中央负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之为总书记);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的苟坝,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亦称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毛泽东又回到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至此,遵义会议后的组织调整工作便大体完成。
遵义会议在中央大多数领导人觉悟的基础上,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左”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恢复了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基本内涵
遵义会议是在历史洪流中应运而生的伟大事件,体现了我党我军在真理面前敢于坚定信念、坚持真理,在错误面前敢于承认失败、修正错误,在困难面前敢于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在问题面前敢于实事求是、务实担当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复兴中华的担当,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定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顽强不屈、愈挫愈勇的斗志,独立自主、敢闯新路的气魄,尊重群众、崇尚民主的作风,团结一心、顾全大局的胸襟,深刻诠释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
实践要求
历经86年岁月沧桑,遵义会议彰显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回顾那段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深入研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发扬光大遵义会议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我们党年不寻常的奋斗历程,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结合即将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时代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许多新挑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实事求是看待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科学化解风险,把遵义会议精神化为党员干部创业促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诗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伍修权:《七律·历史转折》(年1月)
伍修权任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李德的翻译,李德作风粗暴,动辄训人,伍修权的翻译工作实属不易。遵义会议撤销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为此,伍修权在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郭化若:《七绝·遵义会后》(年1月)
郭化若历任第二纵队参谋长、纵队队长、红四军参谋处任处长、红一方面军代理参谋长等职,一直在毛泽东、朱德身边工作,后被被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排挤,解除了职务,开除了党籍。红军中他咬牙跛行里,于年1月到达遵义,听到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感慨万端,提笔写下《七绝·遵义会后》一诗:
千钧重担一丝悬,有术回天事亦艰。
十日长征停遵义,单纯防御责谁肩?
欧阳文:《长征》组诗之二(年3月)
欧阳文历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政治部宣传员,一团宣传队队长,二团俱乐部主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遵义会后,红军把敌军远远抛在后面,在战斗胜利的行军间隙,欧阳文在小小的笔记本上兴奋地挥笔写道:
遵义会议挽艰危,全军将士喜上眉。
重占遵义施计巧,再夺娄山显神威。
四渡赤水歼顽敌,三路白军化烟灰。
夜过乌江迫贵市,军威浩荡震蒋魁。
林伯渠:《初抵吴起镇》(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林伯渠随军开始长征。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林伯渠回顾一年来的长征征程,充分认识到了遵义会议的极端重要性,认为只要坚持遵义会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就能踏上“无歧”的坦荡阳关,就会“迈步前进”,绘出中国革命的“绝妙”诗篇:
一年胜利达吴起,陕北风光慰所思。
大好河山耐实践,不倦鞍马证心期。
坚持遵义无穷力,鼓励同仁绝妙诗。
迈步前进爱日永,阳关坦荡已无歧。
END
来源:所电气及精密仪器部党支部
编辑:LY
点赞是一种鼓励分享是一种美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jt/9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