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

浦东新区教育系统红色教育资源网上巡展


一代历史名校——浦东中学系由上海滩营造业一代宗师,川沙蔡路青墩(今浦东合庆镇)人杨斯盛“毁家兴学”,捐银三十余万两,于清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四(年3月8日)正式开学,延聘清末举人黄炎培为首任校长。感于杨斯盛“毁家兴学”的义举,著名学者胡适于年8月1日,在《竞业旬报》专门撰文,“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

←左右滑动阅读→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胡适)杨公铜像(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

杨斯盛(年12月4日—年5月29日),字锦春,小名阿毛,上海浦东蔡路青墩人。父母早亡,13岁去浦西谋生,学做泥水匠,勤奋好学,为人正直,清光绪六年(公元年),杨斯盛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由中国人办的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成为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清光绪年间,杨斯盛承建外滩江海关北楼,一举成名,时称工界伟人、营造泰斗、上海水木业公所领袖董事、浦东帮建筑业的领袖。杨斯盛被人称为“近代建筑营造业的一代宗师”。

杨斯盛像杨公监造之外滩海关署明信片

为了兴学,杨斯盛先在宗祠设义塾,年,将上海一所别墅改为广明小学,翌年,增设广明师范讲习所,并在浦东六里桥购地40余亩,兴建浦东中学校。年正月开工,由黄炎培设计、杨公亲自监督,同年十二月,校舍竣工,教学设施堪称沪一流,所聘办学人才亦是一流,李平书、黄炎培、秦锡田、陆家骥、张伯初等出任校董。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家乡的孩子,他又相继在蔡路创办浦东中学第二附属小学、在合庆创办浦东中学第三附属小学。秉承遗训,浦东中学校董会和其家属,又继续创办了斯盛小学和斯盛中学。为了让更多的贫苦大众接受教育和传播革命思想,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办了浦东中学夜校。

浦东中学建校之初校景浦东中学校师生合影(年)建校初购地地契

年3月8日开学,年3月21日,杨斯盛提出“勤朴”校训作为办学宗旨,他说:第一是勤,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担当中国未来的一切事业,全看我们能不能勤,不勤就永远没有希望。第二是朴,繁华奢侈,是朴的反面,凡是贪享受,爱繁华的人,永远没有希望。人心不能两用,自古成就事业者,无不专心致志。

校训“勤朴”杨斯盛故居(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

杨公捐产兴学的目的:一是为国造就科学人才,以达“教育救国”振兴中华之目的;二是为浦东“乡邻子弟解决失学之苦”。杨公一生劳累,身体多病,于年5月29日在校内住所长逝。病重时还谆谆叮嘱要设法改善教学设备,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浦东子弟来校读书。尽管浦东中学是杨家的私产,但临终前他立下遗嘱:“杨氏子孙不得干涉校产校务”,以确保学校的独立地位,使得学校能够按照自身的要求发展。

杨公墓冢(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杨斯盛处置家事据

杨公高瞻远瞩,实施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历史上浦东中学实施的是教育家办学,延聘名师、中西融合、重理不轻文。学校在诸多领域都有大师级校友,如钱昌照、王淦昌、陈芳允、潘序伦、叶君健、董纯才、谢晋、晏仲芳、龚惠兴、孟晓犁等;学校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光荣的革命传统,杨善南、殷夫、胡也频、陈培仁、何挺颖等40余位革命烈士从这里汲取进步思想,走上革命道路;学校更有一批革命家校友,如张闻天、李一氓、冯文彬、王翰、雷经天、朱良、马识途等,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浦东中学百年办学历程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屈辱、抗争、探索与复兴。上海开埠、五四运动、中共建党、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都留下了浦东中学校友的足迹。

校训墙

浦中历代学子前赴后继、传承红色基因,奔赴救国、兴国、强国、富国各个战场,杨公斯盛是其精神源起。正如他在“捐产兴学启”中所言,“值此国家艰危,不可终日,听名人谈论,必以兴学于为救国第一要义,私念仆亦国民也,此区区家产,与其传之子孙,使贤者损之,愚者增累,何以移之兴学,完成国民之义务,且使子孙幸被泽焉。”

杨斯盛捐产兴学启教育救国实业兴国——一代伟人杨斯盛业精于勤(浦东中学学生结合研究性学习,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jt/93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