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建党周年于天安门城楼上的“七一讲话”中说:“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其中还特别强调,“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一直以来,西方流传着“黄祸论”,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过程中,这个论调越来越盛行。其实,所谓的“黄祸”(YellowPeril),跟古代以农耕为主的汉民族根本扯不上,是那些当年也不断侵扰中国的骑马民族的行为。古代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强国时,并未以霸主地位蹂躏周边小国;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时,也没有到海外去开辟殖民地。中国的长城就是最好的例证,即使是像秦朝那样威猛的帝国,也不是意气风发打出去霸占他国,而是用长城护卫不让外敌打进来。古代中国版图的不断扩大,不是汉民族侵略扩张抢来的,而是外族打进来以后带入并扩延的土地。汉民族的本事就是用文化把外来的民族一个个统合掉,最后让他们融入到汉民族中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那些前前后后打进来的诸多外来者,最后不是变成了汉人,就是变成了中国的少数民族。世界曾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那三个都先后断档了,只剩下中国一个不间断完整延续至今。为什么?不是汉族能打好战,而是汉族文化的力量让所有外来者最后纷纷摆下阵来。这就叫:以柔克刚!白人世界流传着三次“黄祸”第一次“黄祸”发生在公元4世纪至5世纪,由匈奴人引起。上溯可追到汉武帝攻打匈奴,那时匈奴不断南下骚扰中原汉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汉武帝组织力量发起反攻,历时四十四年,前后分两个阶段,打了漠南、河西、漠北等几个重大战役,终于取得对匈奴的胜利。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东汉击败匈奴后,南匈奴归降称臣,部分北匈奴西迁进入欧洲。有一种观点认为,欧洲人所说的从东方而来的匈人就是这些北匈奴。这些入欧的匈人,对日耳曼人和东罗马帝国不断滋扰,秉性不改,四处征伐。最后迫使日耳曼人南迁,南迁的日耳曼人灭了西罗马帝国。第二次“黄祸”发生在11世纪至12世纪,由突厥人引起。突厥在中国北魏时兴起于阿尔泰山南麓,于年脱离柔然完成统一。最初,突厥南下掠夺中原的人口和财富,北朝只好采用和亲政策或朝贡策略加以安抚。隋文帝建国后,开始冷落突厥,进贡礼数越来越薄,使得突厥各部怨恨隋朝而发起进攻。自年突厥侵隋到年东突厥臣服为止,经历26年的战争。隋朝采纳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策略,分化离间了东突厥和西突厥,最后东突厥臣服了隋朝。部分西突厥人迁至西亚,这些突厥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征伐引发了十字军东征,最终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第三次“黄祸”发生在13世纪,由吉思汗率领的蒙古人引起。年-年,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开始了第一次西征。这个骑马民族的西征,远至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每到一处就是烧杀抢掠。~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再次率队第二次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这次西征在欧洲大地引起一片恐慌。~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主导了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蒙古铁骑的三次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补给战胜了对手,被称为世界“征服者”。他们给西亚和东欧带去了一场空前的劫难。蒙古人共征服了近万平方公里,而且这个数字并不包括蒙古灭亡中国南宋在内。蒙古人在中国建立元朝后,也是杀人无数,而且把汉人贬为了下等人。“黄祸”里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物,匈奴王阿提拉和蒙古王成吉思汗,其祖先或其本人都曾经是攻打过古代中国的外来之敌。中华民族基本都是在骑马民族打入家门后才不得不被动应战,甚至亡国被其统治,同样是受害者。中国从未主动打到欧洲去,也从未到白人世界去掀起祸水。血液里流淌着侵略基因的是白种人近来,欧美政客指责中国在新疆进行种族灭绝,这无疑是睁着眼说瞎话,当然说者也是明白事实的。中国最新一次的人口调查报告显示,新疆少数民族的出生率比汉族都高。“种族灭绝”这个词是白种人喜欢使用的,而真正的“种族灭绝”在白人世界里确实发生过多次,包括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美国早期对印第安人的清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当年对当地土著人的凌辱,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亚美尼亚大屠杀亚美尼亚大屠杀指的是奥斯曼帝国对其辖内亚美尼亚人基督徒进行的种族灭绝行为,受害者高达到万到万。土耳其政府至今仍拒绝承认这起官方发起的屠杀行为。土耳其人是白种人,只是一部分混有突厥人种成份,乃因曾被突厥人侵略过。近代史上,土耳其人以突厥的后裔自居,他们认为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就是突厥汗国祖先创造的辉煌。但在人类基因样本分析中,科学家指出,土耳其人更接近高加索人,属于标准的白色人种。尽管土耳其政府一再否认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但亚美尼亚、俄罗斯、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希腊等二十多个西方国家皆认为这是可与大屠杀犹太人相提并论的种族灭绝行为。美国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年,一批英格兰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之船来到美洲大陆,因为没有食物和避寒衣服,土著的印第安人给了他们食物和衣服,教会他们狩猎和种植农作物。第二年,他们在获得丰收后,邀请印第安人一起庆祝,决定把这一天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感恩节”。美国成立后,来到美洲大陆的白人越来越多,资源出现了匮乏,白人开始与印第安人争夺土地。美国开发西部,实质上是一种领土扩张,大批白人到了西部后,遭到居住在西部的印第安人的极力反抗。这期间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对立达到了高峰。白人从诱骗到战争,再到年政府颁布法令:上缴一个印第安人的头盖皮,政府给予50-美元的奖金,其中12岁以上的男性头皮可获得美元;低于12岁的幼儿和女人头皮奖励50美元。后来,为了彻底征服印第安人,美国开始射杀野牛。美国当时的将军谢尔曼曾说:迫使印第安人接受定居方式的最迅速方法就是将所有的野牛射杀,直到印第安人再也没办法依靠这种动物生活为止。美国政府给印第安人提供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后,要求印第安人改变传统的狩猎习惯。美国政府派人教他们种地,但肥沃的土地已不属于他们,都被白人占据了。政府给印第安人提供食物,但因经常缺肉,印第安人仍然捕猎野牛。为了便于管理,不让印第安人跑来跑去,政府下令大规模猎杀野牛,目的是让不愿受约束的印第安人不得不居住到“保留地”。为此,美国政府拨出巨款消灭野牛。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是新奥尔良之役的战争英雄,有将军称谓,同时还有一个绰号叫“印第安人杀手”。他在就任美国总统前曾宣布:“有必要灭绝全体印第安人部落”。他出任美国总统后,可以想见他对印第安人的政策。美国政府还颁布过《印第安人驱逐法案》。随着野牛的消失,印第安部落不得不迁移到贫瘠的“保留地”。那些曾经在草原上自由奔驰而剽悍的印第安人,变得越来越贫穷,几近沦为乞丐,最终如白人所愿成为被圈养的人种。美国白人认为自己文明先进,印第安人野蛮落后。因此,对印第安人的文化也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洗。印第安人的孩子年幼时,被强制带离父母身边,送进寄宿学校,目的就是让他孩子们脱离印第安文化,转而接受白日文化。经过一系列清洗后,美国印第安人现在仅占全国总人数的1.2%左右;印第安人保留地面积仅占美国总面积的2.3%。从印第安人被剿杀的情况来看,当年美国政府的作法,比之希特勒,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希特勒建造的集中营,大约杀害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犹太人,而美国白人杀害的印第安人则比希特勒的大屠杀多得多。即使到了今天,作为土著的印第安人也没有出过一任美国总统,黑人里还出了一个奥巴马总统呢!至今,美国各处的印第安保留地,仍然是荒凉贫瘠的地方,除了个别地方发现矿产、特许经营赌博、有点旅游业收入外,整个族群沦已为美国最边缘化的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恶行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种族灭绝政策,不仅发生在美国,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等国也不同程度发生过。这些行为和政策被统称为印第安人大屠杀。今年5月底至今,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旧址先后发现了大量儿童遗骸以及无名坟墓,再次揭开了那段残忍的历史伤疤。加拿大从年到年,有将近15万名土著儿童被强行与家庭分离,被送到政府资助的教会学校接受同化。在寄宿学校,他们不能说土著语言,也不能纪念土著传统节日,许多孩子长期被忽视、被伤害、被性虐待。年加拿大“国家真相与和解中心”的一份报告估计,有超过名儿童死于疾病、虐待、饥饿……在这些学校发生的事情相当于“文化种族灭绝”。不过,领导该委员会的前法官莫里·辛克莱估计,死亡数字“远远超过1万人”。另外,到年,澳大利亚也有10万名土著儿童被政府从家人身边强行带走进行同化,这些人后来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抢夺原住民孩子的“白澳政策”,在澳大利亚执行了60年,至少三代受到影响。在此不妨看一下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泪史:年,英国航海家库克抵达澳洲,宣布英国占有这片土地。当时澳大利亚约有个不同的土著部落,估计有75万土著人。年1月,英国流放到澳洲的第一批犯人抵达悉尼湾,英国开始在澳建立殖民地。此后至少有2万土著人死于土地冲突,许多土著人沦为奴隶,大部分土著人被赶往不毛之地(跟北美很相似)。移民者还带来了天花,截止到年,在澳土著人仅幸存7万人左右。澳大利亚白人没把这些土著当人看待,年1月1日,澳各殖民区成立澳大利亚联邦,人口普查时把土著人归为“动物群体”。年,澳通过一项政策,白人可随意从土著家庭中带走儿童集中到保育所等处。年,澳当局又通过一项政策,可以用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直到二十世纪中叶,随着国际上反殖民主义浪潮的高涨,澳大利亚政府才不得不让土著人的命运出现转机。年,澳大利亚女作家多莉丝·加利梅拉的著作《防兔篱笆》(Rabbit-ProofFence)出版。年,由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各大电影节上获赞,由此亦引起世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jt/8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