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eedChinesePls.”
“无中文差评”在前两年或许是部分Steam游戏下最常见的一类差评。
除了上面这种用英文提出自己请求的评论,有的人还会将其机翻成六国语言以便在网络另一端素未谋面的开发者能够看懂,另外也有一些人会选择直接使用中文国骂来发泄自己因无中文化而产生的不满情绪。
无论方式如何,这些都被大家统一归为“无中文差评”,并受到来自玩家、媒体、开发者等多方面的讨论和争议。
“无中文就差评”究竟合不合理?这到底是我们消费者对自己权利的合理使用、对自己诉求的合理表达,还是另一种“按闹分配”?
说实话这真是一个被聊烂了的话题,然而这么多年来却也没能见谁聊出个一锤定音的结果。
当我们试图在网络世界风摧枯朽的荒漠上,通过翻看无数前人讨论的记录与文章来寻找答案时,却能感受到一种异样的矛盾与割裂。即无论是支持“无中文差评”的人还是反对的人,其实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正确与道理。
那么到底是谁错了呢?
为什么会没有中文?
首先要谈论该不该因为无中文就给差评这个问题前,我想更应该来探讨一下为什么有的游戏会没有中文。
这一点在不同体量的厂商下、不同类型的游戏里会有不同的答案。
年一款名为《暗黑地牢》的游戏由于没有中文而被玩家打上大量差评,进而无数媒体都争相报道引起了激烈讨论。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注意到“无中文差评”的现象。
我发现大家并非是在游戏刚上线时,便为其打上差评。相反,那个时候反而是好评居多。然而在一段时间的等待后,就连民间中文化都已经出现了好几个版本,官方中文还不见动静。这时候玩家才终于坐不住了,希望用差评这种方式使厂商对中国玩家重视起来。
可以看出大家的行为也是出于对这游戏的热爱与坚持,不然的话好几个月过去精力早就放在别的地方去了,而差评确实是能够让厂商注意到问题的方式之一。然而对于《暗黑地牢》这样的游戏来说,究竟有没有作用呢?为何当初他们的中文化进度如此缓慢呢?
后来当了解到开发《暗黑地牢》的RedHook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公司时,我一瞬间就理解了他们为何中文化制作如此缓慢了。
对于规模较小的制作团队来说,“中文化”这件事的难度,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很多很多。
这最大的门槛便是“中文的专业化”。
中文是小厂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
中文是一个独立于任何西方语言体系的语种,除了日语外你几乎在任何语言里都找不到能够与中文相通的部分。
而同属于拉丁语体系的欧美语言之间则不是这样的,他们虽然语言不同但是却同根同源,因此欧洲人学习彼此的语言本身就拥有一定基础。
还记得三毛就曾在她的书中写过,自己可以使用西语跟邻居法国老太太交流。两个人虽然说着不同国家的语言,却都能理解彼此的含义。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人动不动就会四国语言、五国语言,其实这些外语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起来门槛相当之低。
有的游戏有六国语言、十国语言可能都难以有中文也是这样原因。法语德语之类的本地化或许他们某个程序员在摸鱼喝咖啡侃大山的时间里就能给你做好,而中文则不太可能。
拉丁语体系国家的人在面对中文时,无一例外都宛如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一窍不通。同时他们也没有同我们一样从小培养的外语(中文)教育,中文对他们而言就成了只有在大学专业中能够接触到的东西。
从而在市场上专业的中文翻译人才也相当之贵,小一点的游戏公司根本负担不起这个价格。
交给民间中文化组需慎重
这时候有的人会问,那为何不将游戏交给中国玩家来翻译呢?很多游戏在国内都已经有民间中文化版了,甚至有的中文化组都愿意无偿给你做翻译。为什么还是不愿意更新中文呢?
这其实是一个过于理想的想法。
首先厂商不懂中文,就无法保证翻译质量,它们甚至无法分辨中文化组交上来的是精心校对过的版本还是机翻;其次用爱发电的民间中文化组不能保证工期,没有合同约定,外国游戏厂商不放心将工作交付于他们;最后民间中文化组成员大多也都是兼职,或用业余时间来做一做,其效率更不能保证。
事实上,《暗黑地牢》的制作组在最后确实将中文化工作交给来自中国的民间中文化团队了,而在后面该团队也为我们献上了优秀的中文化版本,在此感谢他们的工作与付出。
可以见到,中文的独特性与专业性,让中文化这件事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厂商面前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而这道技术壁垒,并不是说打差评,让厂商注意到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的,更多的则是需要为其提供合适的支持与帮助。
不过中文化这件事对于一些知名的大厂商来说,却又算不上什么。
在一定规模和体量下,一切问题最终都只是钱的问题。没有中文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他们认为现阶段该游戏的中国玩家规模不值得为我们专门做个本地化,第二他们并不重视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玩家打差评是有意义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厂商重视中国玩家和消费者的力量与重要性。
除了差评我们还能做什么?
说实话差评并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对于很多玩家来讲却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语言壁垒让我们的需求无法准确传达给游戏厂商,游戏厂商也无法准确得知玩家的反响。而在这其中,作为处于中间位置贩卖游戏的Steam更应该承担起简化玩家与厂商沟通障碍的责任。
这其实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功能,即“本地化希望”这一个选项。
Steam完全可以在游戏商品页面或反馈页面上,新增一个专门为各国玩家准备的,方便玩家向游戏厂商请求本地化语言的选项。
“我们需要中文(或别的什么语言)”,将这个做成可供提交并收集统计的选项,厂商在整理玩家反馈时不是更能对语言的需求一目了然吗?这样一来玩家即使不差评也能够让厂商注意到自己的请求。
希望未来Steam可以更新更多功能,做好玩家与厂商之间的桥梁。
END
Akizuki
有生之年能玩到血源诅咒续作吗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杉果游戏的立场;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年了为什么还有傻子(褒义)做国产单机?
旗袍/功夫/丸子头,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变化的?
竟有家外国游戏公司,靠抄袭国产游戏成功上市捞金
券后
仁王2完全版
¥
¥
-10%
《仁王2完全版》完全收录游戏本篇“觉醒篇”─“残照篇”,以及“牛若战记”、“平安京讨魔传”、“太初武士秘史”3个大型下载内容,仅售元。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果新年宅享乐页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jt/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