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

龙珠拾遗李小龙未经过实战检验的功夫不


年,洛杉矶郊外,李小龙演示全接触对抗训练技巧

为道塾·编者按

李小龙,一代截拳道宗师,本是一位视武术为其生命的专业武术家。

他的个人成长、现实经历,乃至于所从事的所有职业、事业,无不是从武术出发,为发展武术而去。就像他投身电影行业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充分运用影视媒介的无以伦比的公众传播力量,面向世界展示肢体表达的艺术,传播武术的文化,拓展武术的普及化影响,实现他个人的武学和哲学的大众教育。

但是,李小龙成功的通过电影实现了他世界弘武的理想,与此同时,作为世界现象级公众人物,半个世纪以来,武术家李小龙又被电影明星的光环效应,各种折射而严重扭曲了。

年,美国长堤,首届国际空手道锦标赛,李小龙在国际武术舞台首次公开批判传武

半个多世纪前,作为在美国武坛全力推动全接触踢拳对抗的第一人;作为美式踢拳之父的教父,以及现代搏击最先进综合格斗武学理念和实践模式的教父——MMA之父;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一己之力颠覆性改变了全球武术现代发展生态,促进了现代道馆普及和现代擂台搏击市场大繁荣的国际武术传播大师;作为世界上第一位站在国际赛场上,面对全场来自世界各地的传武人,自信而严厉地抨击传武不切实际,固步自封,毫无实战性,必须改革的传武打假第一人——李小龙,在半个多世纪以后,却被互联网上一些武术网红和以讹传讹的乌合之众,当做不能实战的传武表演式代表人物而“打假”——“李小龙只是一个演员,和马保国一样没有任何实战能力。”

这真是莫大的现实反讽。

还是以历史事实来见证李小龙当年的武术历史真相吧。

当年李小龙在美国、在香港,出入于武术界,出入于媒体界,交游甚广,其思其想,其言其行,其技其能,权威专业的历史见证人不少,几十年来,亦先后留下大量口述历史(视频或文字形式),以及媒体记者的文字、图片记录,这些来自不同时期的历史资料足堪互证,并帮助读者们不断接近历史真相,还原李小龙武术家的本来面貌。

对于这些第一手历史文献资料,几十年来,国内外李小龙研究者多有收集整理,但仍有不少龙珠遗珍,散落故纸堆中。

以下内容来自原载于香港早期功夫杂志记者采访文章(原文最初出处不详,作者不详,欢迎有了解的读者留言提供准确信息),无心偶见,故此龙珠拾遗,整理编辑,以飨读者。

年,李小龙回香港的时候,我有幸拜会了他。

那时,香港人对李小龙的功夫还不怎么了解。尽管,当时他的电影已数次打破票房纪录,但由于他很少当众表演功夫,因此,他的影迷们经常怀疑:李小龙的功夫是真的吗?

见到李小龙的时候,他大概28岁(为道塾注:数据有误,其时李小龙24岁)。当时,他身穿着淡蓝色衬衫,牛仔裤和一双黑布鞋。没有想到,李小龙并没有修剪指甲,这多少有点奇怪,不过,我没有打听其中缘由。

但是,另外一件事却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握手时,我发现他的手掌很柔,没有一点粗糙的迹象。我认识很多习武之人,他们大多数手掌又大又粗,和他们握手时,你会感觉到一种力量,由此你可以知道他们练就的是一种“硬”功夫。

有些人的手掌就更可怕了。知名的功夫巨星陈青,他的手就特别粗糙,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他是个功夫专家,但李小龙的手却不一样。显而易见,李小龙并不十分强调“硬”功夫。虽然他的关节处也有骨痂,但并没有像其他习武之人一样变形。

向李小龙致意后,我询问起对于中国功夫的未来走向,他持什么样的观点。我已经了解到,在西雅图读大学的时候,李小龙就曾经击败过一名日本空手道专家,使人大开眼界,并在美国使得许多人改变了对中国功夫的看法。

李小龙承认他不喜欢绣花拳脚,他认为功夫应该与实战相连。

如果一种功夫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就不能算作真正的功夫。

“你是否研习过外国武术?”我发问。

“在比较中求进步。我个人认为,中国武术过于保守,过于迷信。如果想发展它,就要摒弃那些没用的东西。”李小龙回答说。

“我们怎么才能够摒弃无用的部分呢?”我进一步发问。

李小龙回答道:“我觉得,既然实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许多传统,但并不怎么实用的形式,就不要了,我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去练习这些不重要的形式呢?

“你的意思是要去除所有的不实用的花架子吗?”我追问道。

“是的,“李小龙说,“但不管怎么说,对于不同的人,情况应有所区分。”

李小龙认为,现在的情况和过去不同。以前,生活相对轻松闲散,你可以花费十年,八年练功也没有关系,但如今节奏那么紧张,谁又有这样的耐心呢?如果我们不能从过去脱离出来,将会一味地沉湎于过去,这对于弘扬中国功夫是毫无益处的。

“尤其是美国人和其他西方人,他们崇尚的是科学和效率。

他们不相信任何不科学的东西。”

“可以举个例子吗?”我问道。

李小龙听后微微一笑,说:“比方说,中国的功夫小说中描述的内功或轻功,其实都是些神话,但现实中却有许多人相信或迷信他们,这些东西是不应该大肆鼓吹的。”

他的拳速度力量兼备

我问他,是否学习过当时在美国十分流行的空手道?

李小龙回答说:“我确实收集了一些有关卡拉迪(空手道英文名karat)的书刊和资料带。”

“空手道和中国功夫有什么区别呢?”我问道。

“技巧上有所不同,比方说,空手道中,出拳经常是这种方式。李小龙起身演示了一招卡拉迪出拳。他的身体仅仅轻轻移动一点,但是他的出拳却是特别有力。当他出拳时,可感觉到他与众不同的发力。

然后他又解释说,在中国功夫中,弓步冲拳运用最为普遍。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人出拳如此之快又如此有力。李小龙继续谈到,在空手道中,要先将拳头放在腰部,然后随着全身的动作和力量出拳。

“你怎么看这种拳呢?“我问道。

李小龙又微微一笑,说:“嗯,有点过于自大了。在实战中,拳头藏在身后太被动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个人认为,

我们应该训练我们的拳头在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能有力出击。

我们练习的功夫套路和实战区别很大,因此我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

武术就要在实战中奏效

李小龙讲到,武术应跟上时代的脚步。他本人尤其强烈反对那些不科学的东西。

他之所以提倡这一点,是因为,作为武术,就要在实战中奏效。

“那么,是不是有某种武术在打斗中不怎么实用呢?”

李小龙回答说,“我的意思是,

武术训练和实战区别很大。武术必须实用。

武术不用于实战,我们为什么要练习它呢?那还能称作武术吗?如果练习武术并不能使你自卫,那为什么学习它呢?

你强调武术是为了健身和娱乐,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如果它不能用来实战,那就不能算作武术。

李小龙对于“快速、准确、力量”的要求,是用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种境界,李小龙认为,现代的武术只需实用,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功夫也不例外。

“你能再举些例子吗?”我要求道。

“我觉得简单地练习武术的套路,不是什么好办法,“李小龙说,“进一步讲,这些套路既浪费时间,又和实战没有什么联系。“

"那么怎么才算作实战呢?”

“人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有各种各样的人,对吗?

如果他们练习同一种武术套路,那么这一固定不变的套路又适合哪一个呢?”李小龙说。

的确,李小龙所说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在过去,甚至现在,确实有少数师傅根据徒弟的特点来传授武艺,但这并不普遍。也许,李小龙是出于对武术是否能得以流传的深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jt/52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