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20.html瓦楞子,中药名。为蚶科动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贝壳。秋、冬至次年春捕捞,洗净,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毛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尤其喜在有溪水流入的河口附近。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以山东半岛的羊角沟,河北的塘沽,辽宁的辽河口等处为多。泥蚶,生活于浅海软泥滩中。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皆有养殖。魁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及南海等地区。具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的功效。用于顽痰胶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胃痛泛酸。
贝壳大,斜卵圆形,极膨胀,左右两壳稍不等,壳顶膨胀,稍接近,壳前端钝圆,向后渐变狭,背后方斜下,壳上具放射肋纹42~48条(常43条),光滑而整齐,肋纹与肋间沟宽度相等,壳表面被有棕色外皮及毛,极易脱落。壳内面白色,近顶部处略带灰色,边缘厚,具有与壳表放射肋及沟相当而突出的长形齿,无放射肋纹,但有极细弱的放射条纹。铰合部直,铰合齿约70枚,自两端向中央渐细密,外套痕与闭壳肌痕均明显,前闭壳肌痕较小,近似圆形,后者略大,似方形,外套膜边缘厚,有褶襞。
瓦楞子简介
药材名:瓦楞子
拼音:WǎLénɡZǐ
别名:蚶壳、瓦屋子、瓦垄子、蚶子壳、花蚬壳、瓦垄蛤皮、血蛤皮、毛蚶皮
来源:本品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subcrenataLischke、泥蚶ArcagranosaLinnaeus或魁蚶ArcainflataReeve的贝壳。秋、冬至次年春捕捞,洗净,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
性状:蚶: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长4~5cm,高3~4cm。壳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脱落;壳顶突出,向内卷曲;自壳顶至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30~34条。壳内面平滑,白色,壳缘有与壳外面直楞相对应的凹陷,铰合部具小齿1列。质坚。无臭,味淡。
泥蚶:长2.5~4cm,高2~3cm。壳外面无棕褐色茸毛,放射肋18~21条,肋上有颗粒状突起。
魁蚶:长7~9cm,高6~8cm。壳外面放射肋42~48条。
化学成分:1.魁蚶,贝壳含大量的碳酸钙,少量磷酸钙量在93%以上(按碳酸计算);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及有机质。
2.泥蚶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另含少量磷酸钙,总钙量在93%以上(按碳酸钙计算);有机质约1.69%;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煅烧后,碳酸钙分解,产生氯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
3.毛蚶贝壳含大量的碳酸钙,少量磷酸钙,总钙最93%以上(按碳酸钙计算);尚含硅酸盐和无机元素铝、氯、铬、铜、铁、钾、锰、钠、镍、磷、硫、硅、锶、锌;并且毛蚶外壳对核素锰有特异的富集能力。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归肺、胃、肝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无痰积者不宜。
瓦楞子的功效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主瘰疬;瘿瘤;症瘕痞块,顽痰久咳;胃痛吐酸;牙疳;外伤出血;冻疮及烫火伤
瓦楞子的用法
内服:9~15g,宜先煎。--《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宜久煎),3~5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9-15g,宜打碎行煎;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煅后研末调敷。--《中华本草》
瓦楞子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胃痛吐酸水,噫气,甚则吐血者:
瓦楞子(醋煅七次)九两,乌贼骨六两,广皮三两(炒)。研极细末,每日三次,每次服二钱,食后开水送下。(《经验方》)
②治一切气血症瘕,次能消痰
瓦垄子烧,以醋淬三度,埋令坏,醋膏丸。(《万氏家抄方》瓦垄子丸)
③治临经阵痛血不行,按之硬满,属实痛者
瓦垄子(煅红色,醋淬七次)、香附、桃仁、丹皮、川芎、川大黄、当归、红花。酒糊丸。(《女科指掌》瓦楞子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zz/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