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

学习海洋地质小知识,带上你对海洋的好奇心


海洋现象

潮汐

潮汐的定义及原理

潮汐: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我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潮汐原理:日月为引,潮水往复。

著名潮汐

恒河大潮(印度)、亚马孙大潮(南美)和钱塘江大潮(中国浙江)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潮汐。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民间称此河为“福水”,因为他们在这洗浴,能够洗清罪孽,赐福予人。由于恒河河口位于印度洋孟加拉湾北部顶端,是丰水多沙的强潮河口,再加之恒河又有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及梅克纳河注入,让恒河的潮汐显得颇为壮观。每至潮汐之时,恒河河口的大潮可达6米之高,当汹涌磅礴的大潮拍打着岸边,唤醒沉睡的人们,那种来自大自然的震撼和恒河独特的历史底蕴,足够为你的心灵来一次难得的洗礼。

亚马孙河是全球水量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南美洲三分之一,其名源自传说中的女战士。要想象亚马孙河之壮阔,几乎跟理解“无限”一词的含义同样困难。亚马孙河共有一万五千条支流,分布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积几乎大如澳洲。亚马孙河在上游马瑙斯城附近,河宽只有5千米,而到了入海口处河宽竟达80千米。

每当大西洋的海潮人浸时,海水逆流而上,堵截了顺流而下的河水。受到约束的潮水便会迅速涌积,形成前波壁立的水墙,以排山倒海之势咆哮进流叠进。而这,就是蔚为壮观的亚马孙河涌潮。每当潮汐之时,那大气磅礴的画面,似乎都在宣告着亚马孙河无人能及的壮阔。

相比起亚马孙河和恒河的潮汐,钱塘江的潮汐则显得亲民很多。作为世界三大潮之一,钱塘江的潮汐所创造的神奇景观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各方游人。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一与十五左右皆有大潮可观。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

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汐。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催”之势。而“钱江秋涛”最吸引人的地方,还要数钱塘江大潮的变化万千,当你身处不同的地段,可赏到的潮景也不尽相同。

波浪

波浪的定义

波浪:指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的局部质点受到扰动后,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作周期性起伏运动,并向四周传播的现象。海洋中的波浪运动即海水受力后运动扩散的现象,波形向前向后传播了,但水质点并没有随波前进,而是上下周期振动。

波浪的分类

按成因一般可分为7类:

风浪和涌浪,日常最为常见。在风力的直接作用下形成的波浪,称为风浪。当风停止,或当波浪离开风区时,这时的波浪便称为涌浪,即我们常说的“无风三尺浪”。

内波,发生在海水的内部,由两种密度不同的海水相对作用运动而引起的波浪现象。

潮波,海水在潮引力作用下产生的波浪。

海啸,由火山,地震或风暴等引起的巨浪。

气压波,气压突变产生的波浪。

船行波,船行作用产生的波浪。

余波,海面波动逐渐衰弱所引起的波。

在这里额外提一下涌浪,就是我们常见的“摔碎在岸边的浪”,当波浪涌上岸边时,由于海水深度愈来愈浅,下层水的上下运动受到了阻碍,受物体惯性的作用,海水的波浪一浪叠一浪,越涌越多,一浪高过一浪。与此同时,随着水深的变浅,下层水的运动,所受阻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到最后,它的运动速度慢于上层的运动速度,由于惯性,波浪最高处向前倾倒,摔到海滩上,成为飞溅的浪花。通俗来讲,是“上层浪”的速度保持惯性,而“下层浪”逐渐跟不上了,最后“上层浪”一个跟头栽倒在岸边,溅了一个大水花。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

海洋环流:因为不同区域海水的密度、温度以及其他各种原因的不同,海水是不断运动着的,有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流和下降流,也有在水平方向上水平运动的水平流,更有环绕整个地球的大洋洋流。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有生命的物种,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红海星,鲸鱼,鲨鱼等。

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空前的合作计划,为所有的海洋生物进行鉴定和编写名录。海洋里到底有多少种生物?一项综合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出炉了。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万种。因为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仅在我国海域有记录的便已有种,囊括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无法一一列举,此处对部分常见的海洋动物进行介绍。

01

哺乳动物

海洋哺乳动物是哺乳类中适于海栖环境的特殊的类群,通常被人们称作为海兽,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

蓝鲸是人类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全身呈蓝灰色。目前捕到最大蓝鲸的时间是年,地点在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附近。这条蓝鲸长33.5米,体重吨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它的舌头重约3吨它的心脏重公斤,肺重公斤,血液总重量约为8吨~9吨,肠子有半里路长。

抹香鲸:最爱吃深海大王乌贼的鲸,是所有鲸类中最能潜水的,可达米。它头重尾轻,宛如一头巨大的蝌蚪,头部占去全身的三分之一,看上去像个大箱子。鼻孔也很特殊,只有左鼻孔畅通,且位于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气时喷出的雾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喷出的。著名的龙涎香就是这种鲸肠道里的异物,这是一种极好的保香剂,抹香鲸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海豚:提及动物界中最聪明的,谁都莫及海豚,有些技艺,猴子要经过几百次训练才能学会,而海豚只需二十几次就能学会。如果用动物的脑占身体重量的百分比来衡量动物的聪明程度,那么海豚仅次于人,而猴子名列第三。

儒艮:这是一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海洋哺乳动物,也有人说它是海洋中的美人鱼,因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习惯。儒艮体长3米左右,体重达公斤左右,它主要生活在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等省沿海,也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周围的一些国家。它是草食性哺乳动物,一点也不凶,慢慢悠悠的,行动迟缓,从不远离海岸,一般每小时能游2海里左右,即便是在逃跑时,也不过5海里。

02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其中与海洋有关的有海龟类和海蛇类等,在中国海共发现有24种。

海龟:海龟是海洋龟类的总称,是现今海洋世界中躯体最大的爬行动物,其中个体最大的体长可达2.5米,体重约公斤。海龟的祖先远在2亿多年以前就出现在地球上,战胜了灭绝了恐龙的大自然灾害,顽强生存至今,是名副其实的古老、顽强而珍贵的动物。生活在我国海洋中的海生龟类有5种(全世界也只有7种),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和广东省惠东县港口,其次在海南省三亚市郊沿海和陵水县沿海。中国海记录的海龟有棱皮龟、海龟、蠵龟、玳瑁和丽龟等5种,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海蛇:海蛇是一类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毒蛇。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启闭,吸入空气后,可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10分钟之久。身体表面有鳞片包裹,鳞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肤,可以防止海水渗入和体液的丧失。舌下的盐腺,具有排出随食物进入体内的过量盐分的机能。小海蛇体长半米,大海蛇可达3米左右。它们栖息于沿岸近海,特别是半咸水河口一带,以鱼类为食。除极少数海蛇产卵外,其余均产仔,为卵胎生。

03

鱼类动物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类群。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有种,最终预计海洋鱼类大约有2万种。在我国海域里,已记录到海洋鱼类种,其中软骨鱼类种、硬骨鱼类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左右。因此,海洋鱼类构成了我国海洋水产品的重要基础。

鲨鱼(海中霸王):在浩瀚的海洋里,被称为“海中霸王”的鲨鱼遍布世界各大洋,在中国海就有70多种(全世界约有种)。大部分鲨鱼对人类有利而无害,只有30多种鲨鱼会无缘无故地袭击人类和船只。鲨鱼的确有吃人的恶名,但并非所有的鲨鱼都吃人。鲨鱼的鼻孔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沟,连接在鼻口隅之间,嗅囊的褶皱增加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有人测定,1米长的鲨鱼的嗅膜总面积可达平方厘米,因此鲨鱼的嗅觉非常灵敏在几公里之外它就能闻到血腥味,海中的动物一旦受伤,往往会受到鲨鱼的袭击而丧生。

弹涂鱼(会爬树的鱼):鱼类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鱼儿离开水,鳃丝干燥,彼此粘接,停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在我国沿海生活着一种能够适应两栖生活的弹涂鱼。弹涂鱼体长10厘米左右,略侧扁,两眼在头部上方,似蛙眼,视野开阔。它的鳃腔很大,鳃盖密封,能贮存大量空气。腔内表皮布满血管网,起呼吸作用。它的皮肤亦布满血管,血液通过极薄的皮肤,能够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其尾鳍在水中除起鳍的作用外,还是一种辅助呼吸器官。这些独特的生理现象使它们能够离开水,较长时间在空气中生活此外,弹涂鱼的左右两个腹鳍合并成吸盘状,能吸附于其他物体上。发达的胸鳍呈臂状,很像高等动物的附肢。遇到敌害时,它的行动速度比人走路还要快。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弹涂鱼,在低潮时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滩上跳来跳去,更喜欢爬到红树的根上面捕捉昆虫吃。因此,人们称之为“会爬树的鱼”。

鮟鱇(打着灯笼的鱼):俗称结巴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深海水域。属硬骨鱼类,鮟鱇目(Lophiiformes)、鮟鱇科,为世界性鱼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

鮟鱇头部上方有个肉状突出,形似小灯笼,是由鮟鱇鱼的第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引诱食物的利器。

04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最大的一个门类,在已知的多万种动物中,它约占85%。该门类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附肢分节,故名节肢动物。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5。

招潮蟹:当我们来到海边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种奇怪的小蟹。蟹体的两只螯长得很不对称,一只又粗又大,另一只又细又小。每当潮水退落,它便爬出洞穴,在露出水面的海滩上来回奔跑觅食。每当潮水滚滚上涨,快要淹没它的老巢时,它又躲进洞里,在洞口高举着那只粗壮有力的大螯,好像在招手示意,欢迎潮水的到来,所以人们称它为“招潮蟹”。这种蟹的体色能昼夜变化。白天,它是黑色的,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它细胞里的色素向四处扩散,犹如撑开的大黑伞一样。到了夜间,色素颗粒收缩成一团于是体色变浅,成为青灰色。

藤壶:当我们在海滨漫步时,就会看到岩石上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节肢动物大家族中又一分支,叫藤壶。藤壶的形状有点像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叫它“马牙”。藤壶不但附着在礁石上,而且还能固着在船体上,任凭惊涛骇浪的打击也冲刷不掉。

它们为什么能牢牢地附着在岩礁和船体上呢?这是因为藤壶在每一次蜕皮之后,就要分泌一圈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分和极强的粘着力。藤壶的这种奇特胶着力已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mj/60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