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晚上,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大讲堂进中学”系列活动在汕头市金山中学仲和堂举办。主讲人易梅生教授莅临我校,以“走进海洋——探秘五彩缤纷的海洋生物”为主题,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海洋生物科学课。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自然资源的宝库。以生命起源学说为引子,易教授用生动诙谐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绚丽多彩的海洋世界,重点介绍了诸多有趣的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微生物,例如“吃海鸟的鱼”——珍鲹;“会使用工具的鱼”——猪齿鱼;“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海马;“世界十大毒王之首”——澳大利亚箱型水母;“美人鱼”——儒艮;“水中大熊猫”——中华白海豚;“海滨之宝”——红树林等,令同学们大开眼界。说起如何区分章鱼、鱿鱼和乌贼,他形象地指出,章鱼有八条腕,身体柔软;鱿鱼和乌贼都有十条腕,但鱿鱼有软骨,而乌贼有硬骨。接着,易教授阐述了合理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性。约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二的海洋孕育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是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海洋生物也是重要的药用资源,从中可以提取出大量物质,例如海藻酸钠作为一种稳定剂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近期发行的一种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新药,其中就含有海洋褐藻的提取物。除此之外,海洋生物可以通过固碳来缓解温室效应,利用海洋微生物也可以处理海洋石油污染。在提问环节中,就同学们对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的担忧、对人工养殖与野生生物的差异的困惑,以及为什么要提出“走向深海”的发展战略等问题,易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见解,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近年来,我国正加速挺进“深蓝”。我们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同学们在海边长大,在依山傍海的金山中学求学,和大海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牵绊。此次“海洋大讲堂进中学”活动更加激发了同学们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今后必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开足马力,劈波斩浪,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文稿:高一(3)班彭莹、饶晓喻高一(4)班陈雨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mj/10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