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只剩一条市域铁路作者:37君这几年,大基建是成都最拿得出手的城市新闻之一。尤其去年底成都猛增5条地铁线,将将超越广州荣膺“全球地铁第三城”后,感觉万人民的实力自信又翻了番,把脊梁骨都拉直了好多。突然来个刹车,把我们的腰闪了一下。前两天,成都地铁官方在微博上公布了《成都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概要。简单来说,成都轨道交通远期线网规划由36条线路组成,总长约公里,其中城市轨道交通29条、公里,市域铁路7条、公里。成都轨交最新方案示意图把这个最新版的规划跟去年底公布的《成都轨交线网规划优化方案》作对比,猛然发现:成都远期轨道线网,由55条减少到了36条。其中地铁由36条减少到29条,市域铁路减少到7条。也就是说,地铁减少了7条,市域铁路减少了12条!
#重点照顾三大热区#
来看看《成都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表述:
为深入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切实强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轨道联系,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衔接铁路枢纽总图重大调整,适应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大港区空间格局优化与功能调整,实现客流密集区域的轨道精准覆盖,深化产业功能区的轨道交通服务,成都市于年4月完成了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工作。
年版线网规划以“科学规划、精准规划”为指引,充分体现了“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TOD重塑城市空间形态”的理念,从规划上奠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从顶层设计上落实了公园城市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要求。
简单来说,未来的轨道交通就是要重点倾向于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大港区三大热区,对其他人口少、产值低的非重点区域,该砍就砍。同时,突出TOD的作用,为“公园城市”提供交通配套支持。
#7条地铁线猛然消失#
按照去年底的优化方案,成都远期规划轨道线网由55条线路组成,包括城市轨道36条(1-33号线、D1-D6)、市域铁路19条(S1-S19),总长约km。去年底的旧版规划示意图细细对比前后两版“优化方案”,不难发现7条消失的地铁线。
14号线
起于双流区东升,止于天府新区麓山大道雅居乐小区南侧,依次途径东升、双流机场、空港新城、华府、万安等区域。
21号线
起于双流区九江北站,止于天府新区麓山大道海昌路附近。线路主要沿五环路双流和天府新区段敷设,依次途经双流蛟龙港、海滨城、牧马山、黄甲北、公兴、天府新区万安等片区。
28号线
起于大熊猫基地附近,经过大丰、高新西、在温江分为南北两条支线。
32号线
成都地铁32号线,起于锦江区三圣花乡地铁站,止于金牛区韦家碾地铁站,自南向北依次经过锦江、龙泉驿、成华、金牛。
D5/D6号线
成都东部新区的内部线路,因东部新区起步较晚,所以实际需求不是太迫切。
同时消失的12条市域铁路,基本上是由成都市区通向三圈层,涉及彭州、都江堰、邛崃浦江、青白江、东部新区等区域。消失的市域铁路青白江作为成都11+2区域里唯一不通地铁的行政区,在这次轨交调整中可谓最凄凉。原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青白江也没有地铁规划。B计划中的S1、S10、S12、S15等4条市域铁路,又被一下子砍掉3条,只剩S1独撑轨交大局。难道老工业区真的这么不受市里的待见?原本就有点寂寞的青白江楼市,要找回兴奋感,恐怕有点难了。
#有了产业才有地铁#
其实放眼整颗地球,真正靠地铁盈利的城市,无非香港、东京等极个别人口密度超高的大都会。深圳地铁盈利,都主要靠上盖物业开发,以及战略投资万科。成都地铁积极发展TOD,在“副业”上下了大功夫。但TOD还没有真正照进现实,目前还亏得厉害。前几个月成都轨交集团的员工集体在网络吐槽“因客流量少绩效奖被扣”,就引来了全国地铁同行的声援。所以呢,尽管规划线路多让人有亢奋感,但如果人口密度跨不过及格线,过度加大地铁建设,也并非明知之举。毕竟,地方政府还是要打好算盘,不能在财政上“刷爆信用卡”。某个区域的地铁该不该修,很大程度上是由产业发展决定的。只有当产业足够发达,区域内才有足够的人口集聚能力,地铁客流量才能到达正常值。实践证明,通过地铁来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人口增长,过于理想化。“先有产业,再有地铁”,似乎正在成为成都轨道交通发展的底层逻辑。像成都10号线通车这么久,也没见沿线人气大旺——谁会因为某处通了地铁,就有搬家到那里的冲动?附近没有工作机会,白白增加通勤时间和各种不便,何必呀?当然,成都地铁最新的优化方案还没有正式公布,最终方案也可能有所微调。我们不妨擦亮眼睛,静待续集~-往期热门-▼这一届毕业生,已被逼“啃老式买房”七中为什么这样红?换房往事:大面改变了我的人生万人口在手,“世界级城市”有没有?朝着新机场,东进!高价二手房源清零,当真能降房价?挑一挑“三城三都”的刺接种疫苗,急需一句“我先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jj/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