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政府基础科学研究经费的陡然下降,私人赞助填补了政府留下的空白,也因此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产品研究未来的担忧。
去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召集了美国一部分最重要的科学界人物,在白宫东厅开了个会。他一上来就开玩笑说,他的物理分数让他成了个靠不住的“首席科学家(scientistinchief)”,然后他就转入正题,讲了利用科技创新“提振经济”的想法,并展示了“美国下一个伟大的项目”:耗资亿美元探索人类大脑的奥秘。
同时,他回顾了从人类登月到互联网诞生的科技进步史,并指出了美国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他把大脑探秘项目描述为这一传统的再次延续,并称该项目的雄心,是对政府削减科研经费的反驳。
“我们坐失良机,而其他国家迎头赶上,这种错误我们犯不起,”奥巴马说。“我们必须抓住机会,我不想让下一个可以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的事发生在中国、印度或者是德国。我想让它们在这里发生。”
但是抛开他讲的故事,却是另一个背后的故事,重点讲的是美国科研资助和实施方式发生的深远变化。实际上,政府的倡议是建立在一些得到丰厚资助的私人研究的基础上的:0年前,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G·阿伦(PaulG.Allen)捐助了5亿美元,在西雅图成立了一个大脑科学研究所。后来,科技和房地产界的亿万富翁弗雷德·卡弗里(FredKavli)分别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成立了大脑研究所。反过来,这些慈善项目中的科学家在奥巴马政府的大脑科研计划的设计中助力颇多。
温蒂·施密特和她的丈夫正在推进海洋研究。
美国的科技一直是国家力量和荣耀的来源,现在正越来越被私人企业所掌控。
在华盛顿,预算的削减让美国的科研体系举步维艰。实验室被关闭、科学家们下岗、项目被搁置,风险较大、方向较随机的基础科研受到的影响尤其大。然而从硅谷到华尔街,科技慈善事业却热度高涨,许多美国最富有的人都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定位,通过科技研究成为了社会进步的赞助人。
这导致了影响力和优先权的重新计算,从而让科学界对此既感激又不安。
“无论情况是好是坏,”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cience)政策分析师斯蒂夫·A·爱德华兹(StevenA.Edwards)说。“2世纪科学研究的实践,正越来越少地被国家优先或者同行评议所影响,而越来越多地被特别有钱的人的特定喜好所主导。”
他们发起了对疾病的私人战争,用新的规矩打破了学界和行业之间的壁垒,把基础研究的发现转化成了有效的疗法。通过资助寻找恐龙骨架和巨大海洋生物,他们重新燃起了科研探索的传统。他们甚至开始利用创新的船只、水下载具和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在大型科研方面向华盛顿发起了挑战——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次由私人发起的深空探索。
这些新的慈善家代表了美国商业的广度,在数百个富有的捐助者中,不乏像纽约市前市长(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传媒集团的创始人)迈克尔·R·布隆伯格(MichaelR.Bloomberg)、(对冲基金投资家)詹姆斯·西蒙斯(JamesSimons)以及(石油和化工大亨)大卫·H·科赫(DavidH.Koch)这样的人物。尤其是在他们中间,还有一些在科技界特别显眼的名字,包括微软的比尔·盖茨(BillGates)、Google的埃里克·E·施密特(EricE.Schmidt)以及甲骨文公司(Oracle)的拉里·埃里森(LawrenceJ.Ellison)。
这就是新经济时代的慈善——以其巨量财富资助,并根据个人性格和信念开展研究。对于有时会被特意赋予政治意义的大众科学,这些捐助人都没什么耐心,他们说,自己愿意去承担政府无法承担、或者意料不到的风险。
然而,对于科研重要性的个人色彩,正是让科学界感到头疼的事情。他们说,许多资助人正在忽视基础研究——那类解开自然奥秘,为数十个世纪带来突破、甚至创造了一整个行业的探索——他们转而研究那些流行的、让他们愉悦的领域,比如环境研究和太空探索。
随着慈善科研力量的发展,关于它的争论也尘嚣日上。《自然(Nature)》等顶尖科技期刊已经发表了许多对此表示担忧的社论,其中一篇警告说,虽然“我们欢迎和完全支持更多私人资本投入到科研里”,但这种资助也会“让科研的方向发生偏离”,朝着更时髦的方向发展,放弃对核心问题的研究。
“物理学并不性感,”白宫科学顾问威廉·H·普莱斯(WilliamH.Press)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但所有人都在仰望天空(没有脚踏实地)。”
评论家说,从根本上讲,这样做让科学为公共产品服务的社会契约处于被打破的险境。人们担心这些亿万富翁慈善家们会让顶尖高校变得越来越有钱,而水平较差的高校则沦为炮灰,同时侵蚀对受联邦资助研究的政治支持,以及政府在培养国家科研人才去探索更多科研机会(比如地理学、经济学、种族问题等等)的努力。
从历史上来看,疾病研究一直特别容易受到种族和经济方面不平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fz/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