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周五,欢迎各位卦友再次光临搔博的法律八卦系列。
本八卦的宗旨是:挖掘与思考古今中外与法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并且具有正能量价值的人物与事件。
继我们前两期八卦了两位美艳动人的女神后,今天,搔博给大家带来法律八卦之大佬系列,第一位登场的是美国高盛集团(GoldmanSachsGroup)的现任CEO劳埃德贝兰克梵(LloydC.Blankfein,“梵爷”)。
年,梵爷从前任汉克保尔森(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任期内的财政部长)那里接手,开始担任高盛的主席和CEO。
年,梵爷从高盛获得万美元的薪酬(包括现金万,其余是股票和期权),创纪录地成为华尔街历史上薪酬最高的投行高管;
年,梵爷再次获得约万美元的年薪(其中基本工资60万,现金奖金万,股票万,剩余为期权价值约万)。
有银行家透露称,梵爷年的奖金可能高达1亿美元。此外,年,梵爷同时被美国福布斯杂志和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为“年度人物”,福布斯评价梵爷为“theMostOutrageousCEOsof,”金融时报对他的评价是“他的银行坚守自身的力量,厚颜无耻地利用了低利率以及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竞争的减少而赚取了巨额交易利润。”
没错,的确用的是“厚颜无耻”(unashamedly),但这里体现了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媒体与社会大众对于华尔街大投行和银行家们所普遍具有的负面、反感和指责的情绪,比如,骚博在美国读书时,就听法学院的美国同学直言不讳地说华尔街投行的银行家们都是乌贼吸血鬼。
但今天我们介绍的是梵爷,而不是他的公司高盛,所以,我们不妨暂时撇开人民群众对该行业的负面印象,撇开“商人的体内是否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这一争议,具体看一看梵爷的人生经历,有哪些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借鉴的地方。
1.廉租房住宅区长大的孩子
梵爷生于年9月20日(处女座),出生在纽约市的最北边的区布朗克斯(Bronx)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祖上为了寻求更好的生计,于19世纪晚期从东欧移民来到了美国。
梵爷的父亲做过面包房的卡车司机,后来在曼哈顿地区美国邮政局(U.S.PostalService)做一名普通的邮件分拣员;他的母亲是一家制造报警器设备公司的前台。
梵爷小时候举家住在纽约东部布鲁克林区的市政廉租房项目LindenHouses(Sob:骚博在美帝波士顿求学期间,也是住在闻名法学院的LindenHouse。难道说凡是住过LindenHouse的年轻人都将成为人间翘楚?暗自窃喜J)
梵爷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他人生做的第一笔生意是他13岁时,在纽约扬基体育馆(YankeeStadium)向观众兜售汽水,他说“当时一瓶软饮料是25美分,我觉得卖一瓶,我可以赚到10%或11%的佣金。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坐在高处,离我比较远的家伙向我招手说要一瓶饮料…那时我在想,难道我要扛着这么重的汽水货架爬那么高,仅仅为了赚取2.75美分?你猜怎么着,我真的径直爬了上去并把汽水卖给那人,仅仅是为了2.75美分。”(Sob:“自古英雄出少年,穷人孩子早当家”;金融头脑和ProfitMargin等概念就是这样在现实生活的点滴中培养起来的~)
梵爷高中念的是公立高中JeffersonHighSchool,若干年后,该公立高中关门歇业了,这件事给梵爷很大的触动,以致于他投身公立教育的慈善事业。
梵爷在获得大学奖学金后,在哈佛学院(HarvardCollege)念本科读历史专业,本科毕业后,他又直接进入哈佛法学院攻读美国法学教育第一学位JD(JurisDoctor又译法学博士)。
在哈佛读书的岁月里,他发现他周围有很多来自有权势的家庭的富二代,大多数富家子弟们都忙着考虑去参加哪些学生精英社团或俱乐部,并且琢磨怎样建立可能终身受益的关系。但显然,梵爷不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是一名拿奖学金的学生,必须在学校食堂打工,勤工俭学,并且那些所谓的精英学生社团也不那么欢迎他,不会为他主动敞开门。但是梵爷还是和那些与他家庭背景类似的来自贫苦老百姓家庭的孩子们建立了很好的友谊,许多人还成为了他终身的挚友。
2.弃律从投—律师转行销售
年法学院毕业后,如大多数法学院毕业生向往的那样,梵爷加入了一家著名的国际律师事务所ProskauerRoseLLP(普士高律师事务所),后来他又在Donovan,Leisure,NewtonIrvine律师事务所工作。
可是,在律师界摸爬滚打几年之后,他发现他对于做律师没有热情,并不是非常感兴趣,缺乏动力和干劲;有一天,他和当时的未婚妻/后来的老婆劳拉(LauraJacobsBlankfein)说他想从律师事务所辞职。劳拉听后哭了,并不是因为为她男人高兴,而更多的是觉得她的好日子快到头了,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在那段职业生涯转换期,梵爷分别向MorganStanley,DeanWitter以及高盛投出过简历,但悲催的是颗粒无收。尽管他参加了高盛的面试,但不幸的是他竟然被高盛给拒了(Sob: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
年,梵爷加入了一家名叫J.AronCo.,的行业内规模不大、经营业绩很一般的公司,他的工作是在公司伦敦办公室从事贵金属销售,从小业务员干起。
奇葩的是,就在同一年11月,J.AronCo.,竟然被高盛给收购了,于是梵爷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高盛的员工(Sob:“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年末,梵爷开始在公司担任黄金销售(goldbullionsales)的职位,算是开始“交易大宗商品吧…”,梵爷自己在日记里默默地写道。
3.在高盛崛起
高盛前CEO保尔森这么评价高盛公司“这是一个很难进去,很难升迁,很难待下去的地方。”
尽管名义上,在J.Aron被收购后,梵爷他们成为了高盛的员工,但是事情并非一开始就一帆风顺。J.Aron公司就像高盛的继子而非亲生子,在高盛接盘该公司第一年,J.Aron竟然发生亏损,以至于原J.Aron公司的员工(现高盛员工)都被要求单独乘坐另外一部电梯上下班,而不是和高盛的嫡系员工一样一视同仁(Sob:职场歧视哪里都有!据报道,最近的如诺基亚被微软收购,前诺基亚员工和微软员工并不是一个待遇,并非平起平坐,比如诺基亚员工就没有资格登录微软员工有权使用的微软内网)。
在投行开始工作的头几年,梵爷也是咸菜萝卜干吃了不少,他说:“头几年,我对于公司内部使用的行业术语不熟悉,有障碍,我跟不上公司内的速度和步伐”,“有一次年终考核,有一个领导想知道为什么我从来不发言?……我当时就像待在贝壳里,周围是交易员乱嚷嚷的嘈杂环境,但我来自律师事务所,相对安静而有秩序,和这里非常不同。”
事情慢慢有了好转,在高盛任命MarkWinkelman担任J.Aron的老大后,尤其是在罗伯特鲁宾(RobertRubin当时他担任高盛固定收益部门的诸位领导之一,也是后来美国政府高官之一)的领导下,J.Aron这家被收购的公司的经营业绩越来越好,几年之后,实现了一年10亿美元的利润,同时,Winkelman也开始非常赏识年轻的梵爷,“很明显,他(梵爷)很聪明并且有干劲,甚至相当富有活力和激情。”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梵爷为他一位伊斯兰客户设计了一款产品,价值高达1亿美元,同时巧妙的避开了伊斯兰教(法)的戒律,即借贷不得收取利息的要求,此事让梵爷在高盛内部声名鹊起。
年,老板Winkelman擢升梵爷,让他带领6人的外汇交易团队,但是Rubin表示反对,理由是“我们从来没见到过让一个外行来领导外汇交易”。但是,梵爷的贵人Winkelman执意让梵爷带领外汇交易团队,而梵爷也不负众望,在他的带领管理下,交易员团队业绩不俗。
年,梵爷成为高盛36名普通合伙人之一(全部为男性,没有一名女性)。
年,在Winkelman离开高盛后,梵爷被提拔负责运营J.Aron。年,高盛任命梵爷共同领导J.Aron以及高盛的固定收益部门。年,高盛公司上市后,一大批梵爷在公司内部的竞争者离开了高盛,而梵爷却稳稳地把持住高盛内部创造利润最高的部门。
梵爷自称他在高盛成功的关键是他“适应新环境、新情况和新认识的人的能力,但并不是靠像变色龙那样的技巧,而是以一种强有力的,类似外交手腕的技巧”,此外,“我一直对我自己评估各种情况和人的能力,具备足够的自信心,并且我努力去理解这些人和他们所说的话,以及他们说话的语境是什么…我可以很快地摆脱偏见,并且对于改变非常开明,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可取之处,而不能小瞧任何人。”
梵爷的才干和领导力终于引起了当时高盛的CEO,后来的美国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的注意。保尔森和梵爷组成了一支效率超高的团队,保尔森奔波于全球和各类客户过从甚密,而梵爷主内,对公司内部运营有了越来越多的控制。最终,保尔森钦定了梵爷作为他的接班人,于年成为高盛的新CEO。
在一次访谈中,保尔森这么评价他的接班人梵爷:
“我非常敬佩他的一点是,他把业务和市场当做他生活的必需品,就像吃饭、睡觉和喝水。他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他反应非常快,并且相当聪明。但这一点也可能被人高估,因为总会有很多真正聪明的家伙出现在你身边,但他们不一定是好人,或者经常使你陷于麻烦,又或者不具备良好的判断力。”
“而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那种积极的不安全感(positiveinsecurity),他从不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也不傲慢。他很清楚他自己的弱点和短板,并希望不断改进。你可以看看另外一些人,他们已经工作了15-20年,并且身居高位,但是他们的弱点却变得越来越大,这或者是因为这些弱点已经根深蒂固,或者是因为他们的职位越高,而弱点暴露的就越明显。好的领导者需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承认自己的弱点,并且有能力成长。而我看到的是他变得越来越好。”
4.梵爷的演讲
近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zz/7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