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下)
壹
我们的推荐尽量选取当下可以购买或借阅到的版本,古籍版本对普通读者而言很难取阅,则不再涉及;海外的相关成果也基本不阑入。
???
贰
我们的推荐仅止于文献角度的描述,至于阅读经典的方法以及深入的阐释则不阑入,相信经典总会用各种方式照耀每一个人。
???
叁
我们在推荐某一经典文献时,将所荐之书依次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只是用有趣的方法排序,如果您不喜欢,可以默认为甲乙丙丁甚至天地玄黄之类。
???
肆
我们无意轩轾所荐诸书,使用上述排序只是面对层次之不同。一般来说,排序越前,则对经典的解释越单纯;排序越后,则提供的阐释可能越复杂多维。选读任一层面的推荐,均有关兴趣,而无关学力。因为或许有人想要知道证明过程,以及历来之歧解,以便检验疏解之成色;但有人却只需要知道一个明确的结论。???
伍
我们会在每一期推荐书单中,标出其中一种,作为这一期的“最佳读本”——如前所言,这并非“最好”的读本,因为本来也不存在这样的读本,而是在当下的文化环境及读本资源中,其既不会因为坚持学术追求而繁琐枯燥,也不会因为投大众之所好而浅薄多谬。
进士读本
李商隐诗集疏注
李商隐无题诗校注笺评
李商隐诗歌集解
8
《李商隐诗集疏注》
叶葱奇疏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年11月出版,年8月重印,年再版
本书是二十世纪第一个义山诗的新注本,首创之功,盖不可没。其原文以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为底本,以北宋本(实即清影宋抄本)、南宋本(或即毛氏汲古阁刊《唐人八家诗》本《李义山诗集》,此本冯浩引冯班语云其为南宋本,实误)、钱谦益抄校本参校,并以唐宋以来之选集与总集入校,择优而从,并不单列校记,凡可供参考之文字异同,均于注释中注明。义山诗之卷次在早期各版本中均非编年,亦非分体,而是起于《锦瑟》,终于《井泥》。至明代则有分体编排本出现,然不但漶漫古本旧次,且亦无大价值;至冯浩始以编年统之,而可准确系年之作品亦不多。故此书仍依宋本旧次,以不至更动原貌。然有可确考作年者,即附其题于年谱,并于目录中分注于各诗题下,此亦不失为慎重而又变通之法。全书又有“新添集外诗”与“附录”二项。在附录中,注者辑集了一百余家诗话评论资料,虽尚不完备,然亦初具规模。最后附有简明之年谱。
此书注释亦为作者用力处。虽多本朱、冯之旧,然有二端值得一提。一是辨别旧注:凡诸家旧注精当可采者均尽量采录,并一一标明;而讹误者则改行引正;朱、冯之注亦有支蔓繁芜者,概行删削;还有应注而未注者,也以注者积年探索所得而增补之。故此本名为新注,实则在整理旧注上更见其价值。二是对旧注进行文献核引与标识工作,义山诗旧注成绩很大,但其征引古籍颇为随意,于书名、篇名、卷数,或省称,或略过,不利于核检原文;而于所引文字也随手摘引,往往所引并非原文,从而贻误后学。作者则甘抛心力,对是书所征引之古籍均一一标明作者、书名、篇名等,俾读者详知原委,便于查检;而所引证尽量采用原文,原文过繁者,则加删节号标明。
此书还有一明显特色,即书名所标之“疏”。因义山诗词藻瑰丽而竟旨遥深,达诂为难,故注者对义山诗之兴寄与寓意进行阐发,凡运笔深婉、用典用字隽永之处,以及历史背景等,均于“疏解”中进行解说,并对一些旧说加以辨正。传统古籍整理工作易生释事忘意之弊,注者于此之努力深可嘉许。当然,义山诗本难索解,注者所论虽大体切当,但个别篇章却显出牵强,此亦为致人所讥者。
总的来说,此书在义山诗的整理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尤于诗作疏解多切实恰当并时见精义,这是不能因个别篇章的牵强而一笔抹煞的。而且,其于旧注的核引与标识亦很有价值,这是集大成的刘、余书限于“集解”体例而未能进行的工作。
9
《李商隐无题诗校注笺评》
黄世中校注笺评
江西人民出版社年9月出版
此书对义山无题类诗作了汇校、汇笺与汇评,为研究带来了极大方便。著者对无题类诗有着自己的界定,他把义山无题类诗分为三类:即以“无题”为题的诗作共二十首;以首二字为题者二十首(以首二字为题者本三十馀首,但有十馀首原本有意义,不属此类);虽有题实亦无题之作二十首。此后还附录解笺了与令狐绹交往诗、与妻王氏之恋情诗及寄内忆家悼亡诗四十首;书前有李商隐传、赠挽诗、《无题》诗话;书后附有论文数篇及《无题》诗谱。全书会校十八种、会注十四家、笺评一百二十家一百三十种,可以说用力甚勤。
朱东润序称此书为“一部极有意义的著作,他平心静气,罗列诸家见地,使读者可以从此备见古今论断,最后作出自己的认识”,所评颇为中肯。
10:最佳推荐之二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李商隐诗歌集解》
刘学锴、余恕诚集解
中华书局年12月版,年修订重排版,年改版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中。
此书是李商隐诗歌的会校、会注、会评、会笺本,对前代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总结,具有集大成的意义。
据著者研究,义山诗版本分四个系统,又以明汲古阁本之初刻时间为最早而近真,故此书校勘之为底本,参校了其余八种版本,复以唐、宋、元三代之主要总集及选本进行校勘,汇集众本却又极为审慎。
此书之笺评,则汇集了从钱龙惕、朱鹤龄到张采田等十一家之专著,此外,宋以来之诗话、笔记、选本、文集乃至于今人研究著作中有关评注考证资料均加采录,而且间有诸家失注或诸说不同者,均作补注或申述己见。
本书继承了冯浩注本编年的优长,对能够编年的尽量系年。全书共分三大部分,一为编年诗三百八十一首,二为不编年诗二百十三首,三为附编诗十五首。其编年诗便充分吸收了冯浩与张采田等人的考订成果而为之。当然,著者对冯、张二人臆测出的“江乡之游”及其一系列系诗进行了辨正,并对义山占数东甸、学仙玉阳、入泾幕与成婚、徐幕奉使与王氏逝世时间等,作出了新的考证结论。从而使其系年更为准确可靠。
著者还在每首诗的会笺会评后附有按语,不仅包括系年考证及疑难问题考辨的内容,而且还有诗意之解释与主题之阐述,亦多评诗谈艺之语。这些按语均能准确把握义山诗的艺术特征,避免牵强与穿凿,对于不同见解,也并不定于一尊,故于义山晦涩之作,有更为融通与灵活的看法。
全书后附义山之传记资料、各本序跋、书目著录与李商隐年表。
此书确为古代文学典籍整理的典范之作,但在编年与汇集笺评中也偶有错误及疏漏之处,故在十六年后,又出版了增订重排本,对原书进行了一些修订与相当的增补。
附:《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本),中华书局年11月出版。
著者十数年来不断深研且吸取学界成果,故新版质量又大有提高。较之旧版,其尤为显著者二:即对作品的系年与笺评的汇集。
对于作品系年的更动当然会导致作品的移编,这里就扩大一点,来论述其作品的移编情况。对于作品的移编体现了著者对作品有了新的认识,细勘二书,移编大致可分为七种。一是编年诗中的移编,这也是移编最多的一项,如《留赠畏之》,旧本次于大中五年赴梓幕时作,然其解实颇牵强,如解归客为“思归之客”,不过为了缝合诗与题注之矛盾而已。而新本则对曾国藩之说详加推考,用两千字的篇幅举出五证来证明此诗为大中八年自京返梓时留赠韩瞻之作,故移编于大中八年。如此之例甚多,不备举。二是将诗作由编年移为未编年,如旧本《赠宗鲁筇竹杖》本编于大中十年,然并未说明理由,新本则移置于未编年中。三是将未编年诗移为编年,如《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聊用书所见成篇》原未编年,新本则依《汴上送李郢之苏州》而次于大中四年。四是将原本编年的诗作改为附编诗,如旧本《詠三学山》本入编年诗,新本从陶敏所考,以其为北宋王雍之作而入附编诗。五是未编年诗移于附编,如《访白云山人》与《征步郎》二首,新本疑非义山之作而入附编。六是附编移于未编年中,如《送阿龟归华》原从冯浩以其为白居易诗,故入附编,而新本则依陶敏所考,论定断非白作,故仍入义山集中。最后一种情况是在其未编年诗中移动,本来其未编年诗是“按题材分类相从”的,本无移编的问题,但亦有个别诗据理解之不同便有不同的位置,如《房君珊瑚散》,原附于《袜》后,当以其为咏物之作了,而新本则次于《华师》之后,即以其为与道家有关之作品了。
其二为笺评的汇集。原本注释笺评汇集专著十一家,而增订本多出徐德泓、陆鸣皋《李义山诗疏》与姜炳璋《选玉谿生诗补说》二家。细检其书,增补者甚多,如《瀛奎律髓汇评》与俞陛云《诗境浅说》便被大幅引及。其之集评,原已大备,现又锐力蒐集,更臻详备。
此外,新版的更动还体现在一些微小的方面,如旧本分为“编年诗”与“不编年诗”二类,此为袭冯注本之旧,然“不编年诗”名颇不切,因其诗非不欲编年者,实为无法编年者,故新本以“未编年诗”名之,庶几得实。
然而,新版虽更为完善,但大醇之中亦有小疵。就笺评的汇集而言,其实仍尚未备。如据周兴陆《李商隐诗歌评点的若干文献学问题》介绍,其于复旦大学图书馆发现了《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的三色评点本,此书手录了朱彝尊、杨守知与金介三人评语。刘、余所辑朱彝尊之评语乃从沈厚塽辑录本与黄永年藏朱评本录出,且据周兴陆研究,此二本实据此本选录,多有误植:如把朱鹤龄之注误作朱彝尊之评者,把杨守知与金介之评误为朱氏之评者;此外,还有一些遗漏与文字讹误。而此书所录为数颇多的杨守知与金介之评语亦为《集解》所失收。
未编年诗以类相从,实未为善法,因其分类稍涉仁智之见,故对某诗的编排可左可右,不利检阅。似乎还以分体编排为妥,如此,起码分类标准是明确的。而且,检读也会方便些。至于如何分类阅读,则是研究者的事情了。
全书未附篇目索引,查检为难,这似乎也当引起著者及出版社的重视。索引之益,研究界呼吁甚久,却不能彻底改观。具体到此书,则更需索引之助,本来,《全唐诗》等检索颇便的版本可以轻松查检到义山某诗的位置,然此书一来篇帙颇巨,二来则以编年及未编年之“按题材分类相从”的体例完全打乱了原篇目顺序,这也就增加了读者查阅此书的困难。此外,若求全责备的话,此书还当附有详细准确的参引书目,既示人以信,亦为读者进一步研讨之线索。
还有些无伤大雅的疏误,如原本编年诗三百八十一首,不编年诗二百十三首,附编诗十五首,其附编诗实当为十六首,或其将《龙邱道中二首》误计为一首了。而新本云编年诗三百七十九首,实当为三百八十首,或其原本中《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二首》在新本中去掉了“二首”二字,故计数时少计一首;新本附编诗已多有改动,且增入七首,已为二十五首了,而总目仍云十五首。
冯浩《玉谿生诗笺注》为有清一代治义山诗之集大成者,乾隆二十八年初版,至乾隆四十五年则有重订本问世,时隔十七年,刘、余本旧本与增订本相隔亦十六年矣;而冯注之定本乃其第三次增订本,时为嘉庆元年,与重订本又隔十六年,深望此本亦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更为完美的本子出现。
-全文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读本推荐
(点击下方文字查看往期精选)
《庄子》|《论语》|苏轼词|《世说新语》|《墨子》|《红楼梦》|《史记》|《孝经》|《西厢记》|《聊斋志异》|李商隐诗(上)
作者介绍
李小龙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
著有
《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墨子译注》、《武林旧事校注》、《论语全解》、《西湖梦寻注评》、《夜航船》等。
本文章由京师文会出品,转载需同意
欢迎投稿,稿件请发至
jingshiwenhui
.
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图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eia.com/yymj/2489.html